天麻与什么搭配煲汤最好

汉中治疗癫痫的医院-汉中治疗脱发哪里好

天麻乌鸡

〔主料辅料]

紫乌鸡1 只........1300 克

葱白.....40 克

草果.....1 个

天麻片....50 克

精盐.....10 克

三七.....5 克

黄酒.....50 克

生姜.....15 克

白胡椒....6 粒

〔烹制方法〕

1. 将鸡宰杀放血,浸烫煺毛,开膛去内脏洗净,放沸水锅中氽去血污,

用清水洗净。生姜拍松,与葱白、草果、白胡椒同装鸡腹内。

2. 将鸡置蒸盆中,添入清水,放入黄酒,加盖,上笼旺火蒸约2 小时取

出。拣去葱、姜、草果,放入精盐,调好口味即成。可配天麻食用。

〔工艺关键〕

蒸盆用皮纸封严,成品形整色艳,原汁原味。

〔风味特点〕

1. “天麻乌鸡”以乌鸡与天麻、三七蒸制而成,是汉中地区著名的食疗

保健名品。天麻,又叫明天麻、定风草、赤箭根,有祛诸风、定惊痫的功能。

汉中山区多有出产。乌鸡原产江西泰和县,陕西省略阳县亦有出产。补益肝

肾,治虚劳羸弱,二味合烹,疗风湿痹痛,惊痫抽搐,眩晕头痛有效。

2. 此菜汤清味浓,醇香爽口,鸡肉软烂,老幼皆宜。

天麻汤

处方天麻(半两),羌活(去芦)、人参、桂心、白术、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杏仁(汤浸.去皮尖.炒),各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脐.一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

功能与主治治风痉,身如板直,遍身鞭强。

用法与用量每服五钱匕,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酒半盏,再煎一沸,热服。服后以生姜稀粥投之,取汗,日二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天麻鸽脯

〔主料辅料〕

天麻.....50 克

乳鸽.....3 只

清汤....750 克

葱白.....25 克

老葱.....25 克

绍酒.....20 克

川盐.....3 克

胡椒....1.5 克

〔烹制方法]

1. 将净鸽剖腹去内脏,人开水锅内紧一水捞起,取下脯肉。用刀将四周

修整齐待用。

2. 天麻洗净,用热水浸泡后,上笼蒸软切成薄片。姜拍松。葱拍破。

3. 将鸽脯肉盛于汽锅内,下人天麻、葱、姜、胡椒粉、绍酒、清汤,加

盖上笼用大火蒸 取出,加盐、味精,拣去葱、姜即成。

〔工艺关键]

1. 大麻质硬。先用热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上笼蒸软,才能

切成薄片。

2. 旺火汽足。蒸约1 小时左右。

〔风味特点〕

1. 天麻,四川特产名贵中药材,补肝益肾,熄风通络,善治眩晕头痛、

抽搐痉挛、肢体麻木等症。乳鸽,即从孵化脱壳到羽毛半满的雏鸽,肉嫩丰

满,味美无度,能扶阳补脑,御寒温中,对肾虚阳屡,头晕神疲,纳少化迟,

记忆力减退有显著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健身补品。天麻与乳鸽相配,治疗范

围广泛。凡高血压、神经衰弱、风湿性夫节炎、性功能减退、头晕头痛、四

肢震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关节疼痛,阳屡,皆可应用。

2. 本品乃四川传统名菜,以天麻和乳鸽同烹。鸽肉蛋白质含量很高,肉

质嫩,味鲜美,民间曾有“地上半斤,不如天上四两”之说,所以,我国历

代皇朝规定鸽肉为贡品上送。成菜的天麻鸽肉乳白净亮,汤汁清澈醇厚,原

汁原味,富有食疗滋补作用。

天麻全鸡

〔主料辅料〕

仔母鸡1 只........1000 克

天麻....10 克

胡椒粉...0.5 克

火腿....100 克

黄酒.....40 克

香菇.....50 克

葱末.....15 克

冬笋....100 克

姜末.....1O 克

鸡清汤...500 克

味精....0.5 克

精盐.....6 克

〔烹制方法〕

1. 将天麻洗净置炖盆中,加鸡汤蒸1 小时取出,一半切片,一半切丁。

火腿、冬笋、香菇均切小丁,拌入精盐1 克、味精0.5 克,胡椒粉0.5 克。

2. 将仔鸡宰杀治净,沥干水分。把精盐、葱末、姜末、黄酒拌匀,抹遍

鸡身内外腌渍20 分钟入味。

3. 将各色小丁塞入鸡腹,天麻片摆在鸡身上,置炖盆中,上笼用旺火蒸

20 分钟即成。

〔工艺关键〕

1. 天麻干硬,先用鸡汤蒸熟,然后才能改刀切片。用清水蒸亦可,但口

味较差。

2. 忌用老鸡,一气蒸熟,不能散火。

〔风味特点〕

1. 天麻,又名赤箭,多生长在阴湿树林下,产于我国西南、西北及中南

地区。其地下肉质肥厚的块基含香英兰醇、维生素A 类物质、苷类及微量生

物碱,是一滋补食物。可人中药,有平肝熄风、解痉除孪、定眩止痛之效。

此菜以鸡和天麻合蒸,药味少,滋味美,汤汁既有植物芳香味,又有鸡汤醇

香味,深为人们所喜爱。

2. 此莱咸鲜味佳,鸡型完整,肉质细嫩,原汁原味,鲜香宜人。天麻全

鸡本为湖北名莱,现已流传广远,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等

旨有制作,传为民间药膳佳肴。

菜谱名称 天麻鱼头汤

所属菜系 粤菜

所属类型 亲亲靓汤

基本特点 天麻胶质重,味甘甜而带苦涩,具有益气定惊、镇痛养肝、祛风湿、强筋骨等效用。专治神经衰弱、眩晕头痛、宁神定惊、益气养肝、利腰膝

1.用清水洗净2个大鱼头和100克天麻,先除去鱼鳃内污物并切为两边,天麻沥干水备用。

2.烧红镬,加入油,爆香姜片,放少许酒,倒入鱼头,封煎去除鱼腥,约1~2分钟后取出,放在吸油纸上,吸去多余油份待用。

3.注8碗清水于炖盅内,先放鱼头于盅底,之后放入天麻和100克云腿,隔水炖至水沸时,改用中至慢火,炖两至三小时,再放入适量盐便成。

注意:

天麻属兰科植物类,取其茎部生晒制药,主要产于中国云南、四川及湖北等地方。天麻胶质重,味甘甜而带苦涩,具有益气定惊、镇痛养肝、祛风湿、强筋骨等效用。

据中医师指出,由于天麻属名贵中药材,故市面上亦有出现伪品,需小心识别,记紧留意天麻质地是否坚硬而紧密,呈半透明状,表面带黄白或浅黄棕色,通体晶莹丰满,个大结实则为上选。

武松如果不喝酒能打的过老虎吗?

《水浒传》和评话中对于武松打虎的描述一直沿袭“三拳两脚”的说法,讲的是猛虎扑来,武松让开,连续两脚踢中猛虎躯体侧面,虎再扑,武松后退,虎恰好扑在武松面前,武松即将虎头按下,用拳猛打,直打得老虎口鼻七窍出血,结果了它的性命。

看来吊睛白额兽的因主要是头部遭到武松武二爷的重拳痛殴,不过从科学的角度,这样致老虎的可能性不大。根据对虎分布地域的分析,武松当时所打应该是华北虎,这是介乎于华南虎与东北虎之间的一个亚种,更多的接近华南虎,甚至有学术界认为除了体型较大,华北虎和华南虎并无本质区别。

评书艺人的口口相传塑造了“吊睛白额”的猛虎形象,其实,白额,正是华南虎独有的特征,也是它区别于东北虎的重要之处,所以,这种形象塑造如果是基于对当时华北地区虎的观察,则从侧面证明了华北虎在形象上与华南虎更为接近。这种虎曾经广泛分布在华北平原以至秦岭北坡地区,历史记载中称为“草彪”,随着人类在华北平原的开拓而逐渐灭绝。史料记载,它的最后出现是康熙年间在汉中地区,但此后还有记载于北京郊区发现小于东北虎大于豹的猫科猛兽,应该是华北虎的后代或其变种。然而50年代华北地区最后的虎踪消失,此时活动的是华北虎还是华南虎尚有争议,因此可以认为吊睛白额兽的后代已经灭绝了。

根据记载以及它与东北虎、华南虎的亲缘关系,可以判断华北虎是一种有别于新疆虎、巴厘虎等小型虎类的大中型猛兽,而根据对东北虎和华南虎的研究,其头骨的坚固程度令人惊讶,以至于冲锋枪子弹也不能击穿!虎头部的结构又是一个极好的减震系统,否则就无法完成突然袭击大型有蹄类动物这样剧烈的动作。可以相信这一点上吊睛白额兽与东北虎、华南虎并无太大区别。

这样,武松按住虎头,用拳击猛虎头部致,其可能性极低,所谓“铜头铁尾麻皮腰”,这个部位是虎最为不易损伤的部位。

早期评话流传期间,因为信息流通的限制,大概多数人对虎的认识还停留在口说耳传,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对这种描述异议不多,到了清朝晚期特别是民国年间,虎逐渐进入百姓的观赏范围,甚至民间有人养虎,见得多了不免对武松能够三拳两脚干掉这样一种凶猛的庞然大物产生怀疑,就像有人吹牛说,他在家骑河马上学一样,没见过河马的对此可能会相信——河马不也是马么。真见过河马就会琢磨这兄弟每天鞍子、笼头怎么个上法了。毕竟《水浒传》不是《封神演义》,传奇也要有真实的成分在里面,否则观众就不太容易买账了。

于是,评书艺人就有了对于三拳两脚的种种加工。我们可以看到扬州的评话艺人在《武十回》中,将三拳作了修改,说第一拳指的是多拳的组合,第二拳和第三拳是重合的,《武松演义》则描述老虎恰好扑入了武松面前的一潭黄泥,陷住爪子无法用力,武松正面三拳打掉猛虎的威风,然后抓住顶花皮,骑上虎背,痛打不下两三百拳,老虎终于毙命。

总之,都是尽量扩大这三拳的威力,以使故事情节能够符合逻辑。但是,这些加工还是将拳击虎头定为老虎的致命伤,也就是说,假如给老虎来个法医鉴定,基本我们应该看到如下的描述:颅骨骨折、开放性脑外伤、脑血肿、重度脑震荡、脑溢血……

其实,这都是人的毛病,老虎是非常不容易颅骨骨折的,脑震荡更和它无缘,吊睛白额兽又不是镇关西。评书艺术家的描述给人的感觉是有点儿“以己度人”。

好,说了半天,那么我们自己来分析一下吊睛白额兽的因吧。

首先的一条就是人是否具备徒手杀吊睛白额兽的能力。

我说这从技术角度是可行的,甚至,用打击头部致的方式使老虎毙命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历史传说中描述比较真实的徒手打虎英雄一共四位,第四位是武松,另外三位里面,有一位就是用击头的方式使老虎毙命的,这位就是五代有名的英雄,李存孝。

先说华北虎是否能被徒手打。

要是没这个可能,那就什么都别说了,武松打虎是谣言,施耐庵看人家宰狗编的。

从历史记载看,华北虎很可能和华南虎还是有一定差别,它的体型应该比华南虎大,1953年甘肃会宁曾打到一头老虎,从记录看很可能是华北虎的最后子孙,只是不知道它为什么跑出了那么老远,可惜没有更详细的记载。1964年陕西佛坪打一头华南虎,但这头华南虎的体型远比真正华南地区的华南虎为大,体长1.99米,体重190公斤,接近东北虎了,有人据此说华北虎就是这种变型的大型华南虎。我的看法这还是华南虎,但是由于生存于华北西北地域而体型发生了变异,只是从侧面说明华北地区的虎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体型比南方的虎要大,华北虎应该也是比较大的。

但是华北虎与华南虎不同的是它较早就成为人类的猎获目标,按照动物学家的研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就经常捕获华北虎,甚至用它殉葬。从武松打虎的记载来看,华北虎的生活习性可能与华南虎不同,很少做大范围漫游,因此于人类的冲突更为频繁,同时它的战斗力不如华南虎,华南虎敏捷凶猛,极难捕获,没听说河姆渡人敢拿它殉葬的。考虑到体型的问题,这种虎战斗力差,大概和智力有一定关系,也可能华北虎过的是类似狮子的慵懒生活,靠劫道过日子,弄得肥而不勇?这个问题咱就没法回答了,总之,考虑到仰韶文化时期的武器条件,既然那时候的人能够打华北虎,大概人中个别比较悍猛的如武二爷徒手干掉一头也不算太稀奇吧。

实际上,四位在历史上被称为徒手猎虎的人物,都是在华北和华南打虎,打的都应该是华北虎或者华南虎。东北……那地方不说也罢,据说古代除了东北虎还有巨虎这类吃东北虎的怪物,武二爷去了弄不好也就是让老虎觉得有嚼口些。

这四位是谁呢?

第一位,卞庄子,“卞庄刺虎”是坐山观虎斗的由来,但刺杀双虎是用叉的,卞庄徒手杀虎是传统评书的章节,名为“克刺咽喉”,所杀称为“竹梅”,说是用指甲刺虎喉,实际上卞庄子又没长剑齿兽那样的爪子,说白了就是把老虎活活掐。这个动作需要扑入猛虎怀中,即便成功扑入老虎怀中,他的后背也会被抓烂,或在翻滚中被划烂,这需要足够的体力和勇气,还有身体恢复能力,古今中外只此一例,似乎再无人尝试过。看来这一招也只能对付“肥而不勇”的华北虎,对付体型稍小的豹子就抱不住了。

第二位,周处,所杀称为“山王”,《晋书 周处传》对此有过记载,但只有评书中有详细的描述,周处的打法是“铁腿断肠”,也就是一脚蹬在老虎的肚子上,这个地方虎的防卫比较弱,传说中的“唐打虎”也是攻击它此处,由此可见周处的勇猛中有斗智的影子,估计是肠子断裂引发急性腹膜炎要了老虎的性命。周处是骑将,马上功夫好,好骑术都要好腿功,大概这是他踢老虎的身体资本。他后来还有“斩蛟”的记录,分析起来这“蛟”可能是湾鳄,体长六七米的凶猛爬行动物,周处能够在水中和它搏斗,骑在它身上浮沉几昼夜,最终将其杀,驾驭如此坐骑,腿功之好可见一斑。

第三位就是李存孝了,所打称为“斑彪”,打法是反掌击铜头,对老虎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打击头部致的案例。这个动作类似武松的三拳两脚,只是他一招得手。当时的场景是猛虎扑来,李存孝侧身出掌,击中虎头,老虎即时毙命。从科学角度分析,李存孝的打法更为可信。这是因为从描述看,李存孝是出掌,而不是出拳,在猛虎扑来的时候击出——按武术说法是用掌力,这多半是内功了。实际的力并不是打击虎的头部,而是推动虎的头部,而且从侧方,这时候,虎是猛扑过来,头部忽然被大力推动上扬,结果会怎样呢?

按照医学院学生弄小白鼠的动作来看,这个推力的结果就是老虎的颈椎骨折。实际上,与其说是李存孝打虎,不如说是老虎自身扑来的惯力要了自己的性命。颈椎骨折,切断脊髓神经,其结果要么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亡,要么高位截瘫,作用都是当场发生的,所以老虎即时毙命。

如果武松抓住老虎按着打,这种颈椎骨折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吊睛白额兽是伏着,又是基本静止的,没有老虎的配合,想扭断它的脖子还真不太容易,这玩意儿毕竟不是小白鼠么。

所以,这吊睛白额兽的,应该是另有原因,我琢磨了一下,有三种可能,加上窒息,就有四种可能了。

第一种可能是卡老虎脖子的时候压到颈动脉窦了。

颈动脉窦在人的脖子侧面,稍微靠上的地方,这地方十分敏感,压力大了或者受到强烈刺激会引发猝,特别是女性这个部位十分脆弱,我们大学有一哥们儿就是追一个女孩,定情时激动了点儿,一吻之后香消玉殒。

话说回来了,就因为这个,我想,武松打虎,会不会是三拳两脚中无意打中了老虎的颈动脉窦?那老虎来个猝还算新鲜么?

后来才知道这种想法没有科学依据。

理由是颈动脉窦暴露在外是人的专利,因为他直立行走,颈部结构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四肢爬行的动物生理结构是不一样的,比如老虎,它的动脉窦深藏在鼻腔后方,也就不称为“颈动脉窦”,不要说拳打,就是用刀刺都找不到地方,如果肉食猛兽有着和人一样脆弱的生理结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法混。

所以,这第一个可能根本就是错的。

第二个可能呢?那就是要注意三拳两脚——拳不一定致命,但脚很可能是致命的!

按照《武松演义》的说法,武松斗虎的两脚,都是在老虎蹿过去的时候,照着老虎的腰眼踢出去的。而且踢出两脚以后老虎的气势就馁了,再扑过来颇有虚张声势的意思。

对着两台惠普服务器我试了试武二爷的动作,哦?这不是跆拳道里面典型的侧踹么?当年雅典奥运会,铁腿陈中就是用这样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侧踹踢得对面那姐们儿晕头转向,最后带回来一块金牌么!好么,敢情是从我们山东老武家偷去的功夫啊!

武松,是《水浒传》里面特别善踢的一位,醉打蒋门神就是用的踢,把个拳术高手蒋忠踢得直飞出去,他的徒弟施恩每天早上在床上练这个练了俩月,居然也能情急中把蒋门神踢飞(依据《武松演义》),用腿应该是他的看家本事,而老虎头虽然硬,这腰上可没有装甲。我的推测,这武松的连续两记重腿,很可能严重击伤了虎的内脏,比如肝、脾、胃、肠等,这才是老虎的致原因。

受了致命伤,老虎还能反扑?

我认识一位大夫,出门的时候被自行车把打了一下腹部,没当回事,也不怎么疼,骑到单位就觉得呼吸不畅,眼前金星一闪,就昏了过去。后来才知道那一下把脾给打裂了,要不是正好骑到医院这条命就交待了……

老虎大概也一样。

这样,后来的多少拳,都不过是加速老虎的亡罢了,这时候的老虎已经无力反抗。一个侧面证据是老虎口鼻出血,这血当然有可能是被打出来的,但会不会更可能是腹部内脏损伤,引发内出血从消化道涌出,又扩散到七窍呢?

存疑,但不能说这种可能性没有。

第三个可能呢?我觉得大家应该注意到这吊睛白额兽是一头性格怪异的老虎。

老虎是猛兽,但大多数老虎并不吃人,相反尽量远离人群,这是已被动物学家证实的。但是吊睛白额兽不同,按照《水浒传》的描写,这吊睛白额兽,是一头典型的食人虎,所以才成为景阳冈上的一害。

历史上,变成食人虎的老虎并不少,其原因则耐人寻味,食人虎多半是老残伤病,因为无力捕捉更敏捷的动物,才改为食人。由此推测,吊睛白额兽恐怕也是这种情况。

但是,从武松和它的对峙来看,吊睛白额兽动作灵敏、体格强壮,既不老,也不伤,外观看不出患病,因此只能推测它有某种间歇性的疾病,当时没有发作而已,但如果发作就会严重影响老虎的生活,而导致它不能进行捕猎,只能改为食人。

我的推测是吊睛白额兽可能患有某种脑部疾病,确切地说,很可能是动脉血管瘤压迫脑神经,引发间歇性癫痫和头痛。

您说这不是胡说么?有证据么?

证据不好说,但我觉得至少可以有些蛛丝马迹,由此可以做两点推测。

第一,这老虎的形象——吊睛白额。白额也罢了,吊睛可不是每个老虎都这样的,它为什么吊睛呢?萨大胆推测是因为瘤子压迫神经引发长期头疼,造成了老虎表情的变化,老往上翻白眼,被外人误认为吊睛了……

第二,根据武松自己的说法,这景阳冈上原来没有老虎的,吊睛白额兽很明显是外来虎。老虎从外地跑来,要么是所谓游山虎,来几天就走,这只肯定不是,要么是小老虎出来找自己的地盘,从描述来看吊睛白额兽是成年虎,也不存在这个原因。那么,老虎都有自己的地盘,它怎么会跑到景阳冈来呢?我的推测是这老虎有癫痫,发作起来满山乱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到了景阳冈,肿瘤压迫神经影响了老虎的记忆和定位能力,回不去了。饿急了,就在景阳冈就地变成了食人虎。

如果这样,老虎被武松乱拳打就说得过去了,动脉血管瘤是一种怕震动的疾病,剧烈震动会造成血管瘤破裂,武松的拳头虽然不能打破虎头,但是震破老虎的动脉血管瘤,让老虎大出血而还是可能的。那样,老虎七窍流血的原因也就更容易解释了……

这样说来,吊睛白额兽被武松打,也是武二爷的运气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