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欧洲人吃木乃伊不会传染

古埃及治疗癫痫-古埃及药物

提到木乃伊,各位最先想到什么?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还是神秘的古埃及文化?

木乃伊即“人工干尸”,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处理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认为人后灵魂不会消亡,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后,制成了木乃伊。古代欧洲人对木乃伊的喜欢和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下面要聊的话题,有一点重口味,甚至会刷新各位的三观。

中世纪时,一位波斯人医学家伊本·西那说“mumia”吃下去包治百病,包括脓肿、皮疹、骨折、脑震荡、瘫痪,甚至还能解毒。“mumia”指的是天然沥青,而不是“mummy”(木乃伊),“mumia”就是现代英语单词“mummy”的词源。

注意!这里波斯人医生开的药方,除了天然沥青还包括其他药物。过了几百年后,这一药方传到了西欧,早期欧洲医学著作里,出现了医生使用天然沥青的案例。

天然沥青是什么呢?石油蒸发和氧化后的半固体,它的粘度类似蜜糖,可用来防水、防腐。和普通沥青相比,主要成分没啥太大差异,都是萘芳烃、极性芳香化合物、饱和烃、沥青质和有机硫化物组成,只是天然沥青大都经过天然蒸发、氧化,一般情况下没有毒素。

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名叫安布鲁瓦兹·帕雷的法国外科医生表示:服用天然沥青非常不安全,这种邪恶的药物对病人毫无帮助……甚至出现了许多麻烦的症状,如心或胃的疼痛、呕吐和口腔的恶臭……

即使这样开始品尝天然沥青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药没用,于是古代欧洲人脑子里出现了诡异的想法:既然天然沥青吃起来就是没什么用,那就从木乃伊身上搞下来尝尝吧……事情开始朝着诡异的方向发展了。

越来越多的古代欧洲人,想吃木乃伊治病,木乃伊的需求量猛增,然而木乃伊的数量非常有限。当时,一个犹太人甚至开始“生产”木乃伊,专门收集人类尸体,然后在他们身上填补沥青,绑上绷带,放在阳光底下晒成干,做出了“高仿”木乃伊。当时的欧洲人对人肉尸体木乃伊的关心远远超过了天然沥青。

(汉堡历史博物馆的木乃伊容器)

那时候,食用木乃伊有多火?吃木乃伊治病的案例都传播到地球另一个半球了。中国元代文人陶宗仪写过一本叫《南村辍耕录》的历史笔记,其第三卷中提到了木乃伊,大意为“后入殓,还用蜂蜜浸泡。百年后棺盖打开,这个尸体就成了一味药材。如果四肢身体有断折损伤,吃了这种药,马上就能痊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提到的“蜜人”就是木乃伊糖浆。

问题是木乃伊是尸体做出来的,这么重口味的东西怎么咽下去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类不敢吃的。当时的欧洲人把木乃伊锯成一块一块的,磨成粉末后服用,据说这能治头疼脑热,如果把木乃伊粉加蜜糖服用,可以治疗癫痫。瑞士医生帕拉塞尔苏斯为了让木乃伊更好吃,设计出了一种“木乃伊香膏”和一种“木乃伊糖浆”,据说这种吃法依旧流行了一个世纪。也有泡酒服用的,英王查理二世,曾把木乃伊头骨泡在酒里享用,讽刺的是,查理二世最后得了中风,得很惨。

木乃伊在古代欧洲一直流行到18世纪,当时的欧洲人终于真正发现吃木乃伊根本不能治病,尽管如此,它仍然被列入到1928年的医学目录中。也有极少数人却没有放弃用木乃伊治病,1847年有一个英国人用年轻女子的木乃伊给女儿治疗癫痫,一点效果都没有。

是什么阻止古代欧洲人继续交智商税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皮肤移植、器官移植和其它此类的科学医疗的发展和推广证明了吃任何形式的木乃伊都不能治愈任何疾病。当时的欧洲人开始意识到木乃伊在治疗疾病方面毫无用处,后来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木乃伊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古埃及人为何称其为“万能药草”呢?

芦荟:来自境外的植物医生

汪鹤年

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对各种野生植物进行调查,从对人体有用的角度进行综合评比,结果芦荟获得了第一名。因而,芦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21世纪人类最佳保健食品”。

芦荟原产于非洲北部热带干旱地区。现在芦荟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亦有栽培。

古人称其为芦荟,是经过一番斟酌的。“芦”字在汉语中有黑的文意,而“荟”字有聚集之意。芦荟叶子切口滴落的汁液呈黄褐色,遇空气氧化就变成了黑色,又凝为一体,所以取名为“芦荟”。不过,芦荟引入中国后的最早俗称却叫作象胆,《本草纲目》引唐医家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就说:“俗呼为象胆,以其味苦如胆也。”《本草拾遗》又叫它讷会;《开宝本草》称作奴会;《本草纲目拾遗》叫作象鼻草;《植物名实图考》还称作油葱、罗帏草、象鼻莲、罗帏花;此外又有卢会、劳伟等别名。

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常绿多肉质多年生草本植物。叶肉质而肥厚,基出,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为狭长披针形,叶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民国九年《龙岩县志》“物产志”对其基本性状即有这样的记述:“芦荟,常绿植物。叶肉质,叶端尖,边缘有短锯齿。花生于长花茎之上部,成穗状。”

芦荟的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但可食用的品种仅有6种。

芦荟含有氨基酸、甘糖露、维生素、糖醛酸、矿物质及其他人体所需的锶、锗等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都有补充作用。芦荟的嫩叶可食用,且具有药用和美容价值。

我国传统医学对芦荟的医疗作用就极为推崇。唐甄权《药性论》说它可杀小儿疳蛔,杀脑疳,除鼻痒。唐李?《海药本草》则称其主小儿诸疳热。宋刘翰、马志《开宝本草》又说其“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痿。解巴豆毒。”清代《得配本草》还称其可散瘰疬,治惊痫,利水除肿。

其原产地的居民更加看重其医疗作用。撰成于3500年前的古代埃及医学书《艾帕努斯巴皮努斯》中,就记载了芦荟治疗腹泻的处方。古埃及人还称其为“万能药草”。

现代医学也充分肯定,芦荟具有杀菌消炎、愈合伤口、清热通便、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治疗作用。因此芦荟在民间拥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称——“植物医生”。

至迟在唐代,芦荟已被国人所熟知,并成为人们疗疾的药品。据北宋药物学家苏颂《本草图经》载,唐人刘禹锡少年曾患癣,“初在颈项间,后延上左耳,遂成湿疮”,久治无效。后偶于楚州遇一卖药人,教其用芦荟一两研细,炙甘草半两研末,相和均匀后,敷在患癣处,很快便治好了他这一痼疾。

对其产地,《本草图经》还有过这样的记述:“芦会,出波斯国。今惟广州有来者。其木生山野中,滴脂泪而成。采之不拘时月。俗呼为象胆,以其味苦而云耳。芦荟治湿痒,搔之有黄汁者。”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引宋代《嘉?本草》的记载亦大同小异:“一名讷会,一名奴会,俗呼为象胆,以其味如胆故也。生波斯国,似黑锡。”明人的《本草蒙筌》还说这种由“木滴脂泪结成”的植物,具有“状类黑饧”的特征。从以上宋、明人的记述可知,当时的广州一带就已有了芦荟的栽培。但说其为木,却又令人不解。

同样出自宋人之手的《诸蕃志》中对于芦荟的记载又有明显的不同,并明确指出其为“草属”:“芦荟,出大食奴发国;草属也。其状如鲎尾,土人采而以玉器捣研之,熬而成膏,置诸皮袋中,名曰芦荟。”

《明一统志》在记述地在今大巽他群岛上的一个古代王国——三佛齐国的土产时,也曾提到芦荟,书中对其形态的描述大致与《诸蕃志》同:“草属,状如鲎尾,采之以玉器,捣研成膏,名之曰芦荟。”

针对上述迥然有异的各种记载,明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采取了折衷的说法:“先人云有木草二种,或国异形别,无定准尔。”《本草纲目》也提出过“岂亦木质草形乎”的质疑。

但实际上,将芦荟归之于草本植物,应更符合客观事实。

到了清代,除岭南地区外,云南的大理等地亦是重要的芦荟产地。而且,芦荟的美容功效也得到较好的开发。清吴震方《岭南杂记》中就有一段较详的记载:“油葱形如水仙叶,叶厚一指,而边有刺。不开花结子,从根发生,长者尺余。破其叶,中有膏,妇人涂掌中以泽发,代油。贫家妇多种之屋头,问之则怒,以为笑其贫也。”

如今,芦荟已被人们开发成重要的保健食品。食用芦荟的方法很多,比如可将芦荟做成色拉,或者将芦荟与肉类一起烹饪,另外还可以将芦荟作为原料入汤。如孢子甘蓝芦荟色拉、盐水花生芦荟、葱油海蜇芦荟丝、芦荟汁开洋西芹、鸡丁芦荟、银杏芦荟、鲈鱼片芦荟、回锅肉夹芦荟白面饼、金童鸡芦荟汁、芦荟汁炒金钱菇、彩蛋黄豆腐芦荟、猪肝芦荟夹片、芦荟萝卜泥、番茄块拌芦荟、凉拌芦荟等,就是常见的芦荟菜品。

参考文献(略)

《先民菜篮子里的秘密》(连载)

版权作品:鄂作登字-2017-A-00016843

什么因素容易诱发铅中毒?

一、人类铅暴露的历史

人类使用铅始于史前时代。已发现的以铅为基本成分的赭石染料绘画大约绘成于公元前40000年,考古发现的最早铅矿约建于公元前6200年,在旧约全书中即有开采铅矿的记载。然而最早的发现铅的毒性约是公元前2世纪,人们发现当大量吸入铅炉中飞出的铅粉后,可造成亡,此后人们对铅中毒的症状和预防开始有了初步认识。铅的发现、开采和广泛应用与人类文明有着不解之缘,它既是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的标志(如彩陶、青铜、引水管道、化妆品、印刷、油漆、汽油添加剂、工业材料和制品等),又对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发展构成威胁。由于铅熔点低(327℃)、比重大、延展性好、抗腐蚀性强、易于提炼、加工和制做,其在古代文明、现代工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有些一直盛行至今,无法替代,成为自古以来造成孕妇和儿童等敏感人群铅中毒的重要原因。众多科学家和史学家对此都作了记载。

大约在5000年前,人类就发明了烤钵冶金法,这使得从矿石中大规模提炼金属成为可能,那时为了从硫化矿冶炼铅-银合金和从合金中提取银,大大刺激了铅的生产。从此,越来越多的铅在欧洲和西南亚等地被开采出来,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估计,在4000~2700年前,全世界铅的年产量约为160吨。到2700年前由于发展了银币铸炼术,铅的年产量猛升到1万吨以上。在古埃及和印度,铅曾作为药物被用于治疗疾病,如治疗眼疾的软膏和治疗癫痫的丹丸。在一些地区,铅还作为化妆品广为应用。铅的毒性作用也就是在这些时候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在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使用含铅和汞的“万应灵药”(金丹)。据传这种“万应灵药”可以治疗癫痫、哮喘,也可使人长命百岁。在后汉时期,这种制剂已被非常普遍地应用。

在古文明的早期,含铅或铅制的水管、器皿、青铜、釉彩陶器和颜料等的应用也比较广泛。铅制的水管在西南亚的美索布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和庞贝遗址均能被发现。著名的罗马水管引水系统更使得铅名声卓著。据记载,仅建造里昂的一个泵站就用了12000吨铅。当时(约2000年前)全世界铅的年产量已升到8万吨之多。

在古代,另一重要的铅暴露源是含铅的餐具和厨具,铅质厨具最早起源于印度、波斯湾地区、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在汉朝(甚至可能是周朝)之前,在制作餐具时就开始使用含铅的彩釉作为装饰。中国古代特有的青铜器含铅量可能超过30%。古罗马帝国不仅最早使用铅来铸造引水管道,含铅陶瓷,铅制的容器、酒具和餐具等也被广泛地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致于历史学界推测铅中毒所致的精神异常和不育症可能是古罗马王朝毁灭的原因之一。

据Nriagu估计,在古罗马王朝,贵族每天铅的摄入量达250μg之多,而普通平民仅15-30μg(与目前美国居民的日摄入量相当)。由于日常生活中频繁地摄入铅,而铅可致不育、流产、早产和胎,易使胎儿和儿童大脑发育迟缓,古罗马王朝贵族的繁衍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迅速降低。自2000年前开始,罗马上层阶级的人数迅速减少,已婚人群中仅半数有生育,孩子的出生率和存活率极低。帝国由强变弱,演绎了一段由铅中毒引起种族劣生,进而导致覆灭的历史。

然而,罗马王朝的悲剧和人们对铅毒性作用的认识并没有对铅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任何约束作用。中世纪时铅产量有所下降,但随着德国白银生产及以后发生在欧洲的工业革命运动,使含铅合物的开采和应用出现了历史上的空前飞跃。二次大战后,含铅汽油的广为使用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球铅的产量增加到每年300万吨以上。因此,在最近500年中全球铅的产量呈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

目前,全球铅的总产量已达3亿多吨,其中约有50%的铅作为污染物已释放到我们生存的环境之中。随着铅产量的增加,环境中铅的排放量和铅污染程度也同步增加。据估计,现今环境中铅水平是工业化以前的几百倍(空气10~10000倍,土壤1~200倍,水1~10倍),现代人骨中的铅负荷是史前时代的500倍,今天美国人饮食中的铅含量比史前饮食高100多倍。

尽管,释放到环境中的铅主要以尘埃的形式散落于污染地周边数公里的范围之内,但仍有大量的铅悬浮颗粒被气流和水流带到较远的地区 研究人员对地处北极的格陵兰岛冰岩中的铅沉积量的研究发现,在公元前800年形成的冰岩中,铅的年沉积量仅为目前(为7ng/cm2)的千分之几,既在近2800年时间中,环境铅污染的程度上升了230倍;此外,在世界各地通过对海洋、湖泊和池塘中水底沉积物以及终年不融的积雪的考古分析也发现,在最近的200~300年来,环境铅污染程度亦有数十倍的增加。虽然各项研究进行的地区不同,采集的标本也不一样,但得到的结果却十分接近。这些回顾性的研究证明,在我们目前的居住环境中,铅污染的程度有极大的增加,且随着历史的演进,铅污染的程度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环境中的铅通过人类(或动物)摄取的食物、水和空气以及其它非食物性接触进入人体。在环境铅污染程度日趋恶化的同时,人体中铅的蓄积量也同步增加。1979年,科学家们研究前秘鲁古墓中发掘出来的1600年的牙齿和骨骼,发现当时人体中铅的积蓄量仅仅是现代人的1/1500。1987年另有研究发现,在哥伦布登陆美洲大陆之前,一个体重70公斤的北美印地安人体内蓄铅约0.3mg,而目前北美城市居民的体内蓄铅量已经增加了100~1000倍不等。从中不难看出,现代人体内所含的铅远较古人为高。据学者们估计,当代人的骨骼铅水平是骨骼自然铅水平的500-1000倍,现在被认为是儿童安全的血铅水平(10μg/dl)比估计的自然血铅水平(0.016μg/dl)高600倍。即使是住在靠近两极边远地区的当代人,其最低血铅水平也比自然血铅水平高50-200倍。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含铅的厨具、民间药品和化妆品、油漆、铅质管道和容器、釉彩陶器和含铅汽油仍然在广泛使用。一些古时候即已开始的铅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至今依然在全球众多区域造成极大的、长期的、隐蔽的污染。在最近几十年来,仍然有使用陶器、蜡笔、蜡烛和锡器等引起铅中毒的报道。

二、环境中的铅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原因

儿童铅中毒的原因因各国国情不同而异,尤其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美国环保局1986年报道,2岁儿童摄入铅的主要途径为:食物47%、尘土45%、饮水6%、空气和土壤各1%。Davies报道英国2岁儿童每日吸收的铅有97%通过消化道,只有3%通过呼吸道。宋华琴研究发现,北京市儿童每日摄入的铅90%~98.5%经胃肠道,1.5%~10.0%经呼吸道。

在我国,造成儿童铅中毒既普遍又严重,严峻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污染

由于铅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国防等许多领域,因此所有这些领域及相关的制造业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铅污染。引起环境铅污染的主要行业有蓄电池制造业、金属冶炼业、印刷业、造船及拆船业、机械制造业等。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工业布局的限制,几乎所有上述工业行业都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大中城市,加上工厂的环境保护办法有待加强,使我国的工业性铅污染远较发达工业国家严重,这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工业性铅污染绝不限于这些行业。许多研究都证明,在铅作业工厂附近,甚至普通工业区内,儿童血铅水平和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均远高于对照儿童,足见工业性铅污染的危害。值得强调的是,近年来由于乡镇工业的发展,儿童铅中毒的流行已由城市向乡村扩散。事实上,北京市郊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的流行率已经大大超过市区儿童。上海市郊区儿童的几个铅中毒示标也接近和超过市区儿童。可见环境铅污染对儿童的影响并不只发生在城市,农村儿童尤其是大中城市郊区和乡镇企业集中的农村儿童同样是预防的重点

2、 含铅汽油的尾气污染

传统汽油生产工艺中以四乙基铅作为防爆剂。这种汽油燃烧后从尾气中排出含铅粒子,它们在大气中再转变为铅的化合物,三分之一大颗粒铅尘迅速沉降于道路两旁数公里区域内的地面上(土壤和作物中),其余三分之二则以气溶胶状态悬浮在大气中,然后随呼吸进入人体。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在汽车废气污染区内生活的儿童其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参照人群。大气中的铅尘不但直接增加经儿童呼吸道的吸入量,还可通过沉积于食物甚及公路两旁生长的谷类和蔬菜上,而同时增加经消化道的摄入量。

目前,含铅汽油与儿童铅中毒的关系已相当明确。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许多欧洲国家均已实行汽油无铅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积极紧跟 我国上海的研究表明,随着无铅汽油的推广,我国城市儿童的血铅水平也正在逐年下降。

3、 环境污染导致水源、土壤及农作物普遍含有铅

广州一项对城市树木和土壤铅含量的研究表明,城市树木和土壤的铅含量明显高于其邻近地区。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食物的铅含量高于动物性食物的铅含量,且前者以根茎类含铅量最高,后者则以骨骼及内脏高于肌肉、脂肪等。食物中的铅与本地区土壤和水中铅含量有直接关系。广东省韶关市某冶炼厂附近的稻田中出产的稻,其铅含量高出非污染区18倍。一些污染严重地区,几乎所有的农作物均含有铅。

经口食物是儿童摄入铅的主要途径。在波兰,当地蔬菜的消费量与儿童血铅水平呈正相关,这是因土壤受到铅污染导致蔬菜铅含量增加的结果。儿童对水中铅的生物利用率比食物中的高,某些地区饮用水含铅量高,可导致婴幼儿每日摄铅量增加。

此外,婴幼儿及儿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铅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罐装食品和饮料、糖果类的铅含量较高,而这些都是儿童喜欢吃的食物。儿童每日从食物中摄入的铅量与其年龄存在正相关,此为随着年龄增加其摄食量也增加,食谱也更为广泛所致。儿童铅摄入量与食物种类、消费量及含铅量有关,如蔬菜、水果和果汁的罐装食品,由于罐用铅焊接缝导致食物含铅量增加,而使每日摄铅量也增加。

4、铅作业工人对家庭环境的污染

江苏省江阴市的研究发现,铅作业工人的子女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居住天同一区域中同一学校上学的同龄儿童。上海市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铅作业工人子女的血铅水平高于非铅作业工人的子女,父母均为铜器作业工人者的血铅水平又明显高于父母之一从事铅作业劳动者。据对上海市内一家大型铅接触企业的工人进行问卷调查,83%的职工违反规定下班后将工作服穿回家,80%的工人下班后无立即洗澡的习惯。因此极易将工作场所的铅尘通过工作服、头发、双手等带到家中,污染家庭环境。

生活环境中的含铅尘土是儿童铅中毒不可忽视的因素,手——口途径是儿童接触铅的重要途径。Thornton等人发现家庭尘土中的含铅量是儿童血铅浓度的重要提示,远高于公园土壤中的铅含量。据报道儿童生活环境中尘土含铅量的自然对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儿童血铅将增加0.23 μg/dl。因此,加强对铅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将对预防儿童铅中毒大有俾益。

5、长期接触含铅学习用品和玩具

儿童玩具和学习用具表面油漆含有铅,儿童手摸口啃可直接摄入铅。据报道,某些油漆玩具中可溶性铅含量在110.3~5150.6 mg/kg之间。儿童在一天中有相当多的时间与玩具和学习用品接触。年幼儿童常有吸吮手指和非食物性物品的行为,年长儿童在紧张时或情绪变化时也会啃咬手指和所持的学习用品等。因此,如果这些用具中含铅量过高,就有可能成为儿童铅中毒的原因。

目前,国内市场上供应的儿童学习用品和用具表面多数涂有油漆,而油漆中含有一定量的铅。由于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目前尚未制订出有关儿童玩具和学习用品含铅标准,市场上该类用品含铅量普遍较高。有人检测了国产玩具中可溶性铅的含量。根据国外的玩具和学习用品着漆层中可溶性铅<250mg/kg的标准,23种被检测玩具中有7种超过上述标准。对9类不同种类铅笔的检测发现有6类漆层中铅含量超过上述标准,含量最高的超标4倍。在其他12种学习用品中,有6种超标,含量最高的为课桌椅的棕黑色油漆层,超标37倍。教科书彩色封面的含铅量也超标14倍。

几年前,美国西海岸的几个城市陆续有幼儿使用中国制造的蜡笔后发生铅中毒的报道,1994年3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抽查了美国市场上从中国进口的11种彩色蜡笔中的铅含量,其中3种牌号严重超标,足以引起儿铅中毒,另8种牌号的铅含量也超过美国标准。美国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个结果后,在全国开始了对中国蜡笔的抵制运动。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低估玩具和学习用品中所含的铅对儿童的毒害作用。

另外,北京市一项调查显示,幼儿园室内尘土中含铅量为73.3μg/g,亦高于室外含量。

6、其它

(1)食物 虽然至今为止的研究尚未发现我国居民主要食物中铅含量超过国际标准的现象,然而1992年进行的第二次中国居民总膳食研究表明,膳食中铅的污染比较严重,2岁—7岁的总膳食摄入量已超过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ADI值的18.9%,其他年龄组也接近ADI值,秋季摄入量高于春季3—4倍。

某些传统食品中铅含量很高。爆米花是儿童喜爱的食品,由于爆米花机的机身是由含铅合金制成,使爆米花中含有较多量的铅。据对66份样品的抽样调查,含铅量在0.25~21mg/kg不等,其中的28份(42.4%)超过国家糕点卫生标准(0.5mg/kg),含量最高的一份超标41倍。

皮蛋(松花蛋)的传统制作工艺以氧化铅作为食品添加剂,故皮蛋中也含有较高的铅。据对市售42枚皮蛋的含铅量检测,其中15枚(31.3%)超过允许量(3mg/kg)。有的牌号超标率为100%。因此,应该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必要的宣教,让儿童尽量不吃这些食品,同时改进传统的加工工艺以降低铅含量。

(2)燃煤:煤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铅。上海市的研究发现,以煤制品(如煤球煤饼)为燃料的家庭,室内空气中的铅平均含量比室外空气中铅含量高18倍.燃煤家庭中儿童血铅均值显著高于非燃煤家庭儿童的水平。此外,南京北京和济南也有类似报道。

目前我国多数家庭仍以煤及煤制品作为家庭 主要燃料,在尤其在严寒的北方和产煤地区尤为普遍。因此,加快家庭燃料煤气化的进程对控制燃煤对室内环境的铅污染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影响儿童接触铅的社会因素

尽管儿童个人的饮食行为及不良的卫生习惯可影响对铅的接触,但社会经济、文化及人口因素对儿童接触铅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高的儿童血铅水平比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血铅水平低;而相同收入的家庭黑人儿童血铅水平高于白人家庭的儿童。居住环境的工业化程度,城市的大小等都是影响儿童接触铅的主要因素,生活在大城市(人口>100万)的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小城市(人口<100万)的。

美国在七十年代以前使用的油漆铅含量高达50%以上,许多老房子使用这种油漆粉刷,导致室内铅含量很高,生活在其中的儿童,是铅最重要的受害者。据统计这些老房子中有10%住有儿童,尤以黑人为多,这些儿童存在着铅毒害的最大危险性,故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议对这些儿童应给予重点检查。在我国情况恰恰相反,八十年代以后,随房屋装修的兴起,儿童铅损害的风险性和流行率越来越大。

父母吸烟及其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儿童血铅的一个原因。每支香烟中含铅约为3~12 μg,其中2%可释放到烟雾中,造成局部小环境空气中铅含量升高。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在食物选择及饮食卫生习惯方面越注意,故其孩子接触铅的机会相对减少。

四、儿童为什么容易铅中毒

(一)儿童较成人易吸收更多的铅:

1、消化道是儿童吸收铅的主要途径。成人消化道对铅的吸收率为5%~10%,儿童则高达42%~53%;

2、由于行为发育上的特点,儿童有较多的手——口动作,使得环境中的铅更多地通过手带入口中,而进入消化道;

3、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单位体重需摄入的食物量较成人明显为多,因之,通过食物途径摄入的铅量也相对较多;

4、儿童胃排空较成人为快,在胃排空状态下,铅的吸收率会大幅度增加;

5、年幼儿童由于咳嗽——除痰的功能尚不健全,经呼吸道吸入的较大含铅颗粒,随痰排出后,又多被吞入消化道。

6、大气中的铅尘多积聚在地面以上1米的范围之中,这正好是儿童的活动与呼吸带。所以,儿童从呼吸道吸入的铅多。

7、儿童机体的代谢旺盛,单位体重的通气量远较成人为大。因此,儿童从空气中吸入的铅量也相对较多。

8、铅在儿童呼吸道和肺中的吸收率较成人为高,约是成人的1.6~2.7倍。

(二)儿童排泄铅的能力较成人小

在成人,摄入体内的铅约99%最终将随同大、小便排出体外;在儿童,摄入体内的铅仅有66.7%左右的可被排出体外,而仍有约1/3的铅滞留在体内。

(三)铅在儿童体内的流动性大

在成人,摄入体内的铅约90%~95%将蓄积于储存池——骨骼中;在儿童,这部分的铅仅占75%,且儿童储存池中的铅流动性较大,也较容易向血液和软组织中移动,因而儿童内源性铅暴露的机率和程度均较高。

放血疗法起源于什么时候?这种疗法有什么特征?

血管就像地球上的河流,文明和医学都是通过它诞生的。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些“伟大”的河流文明同时出现了放血现象。古埃及医生的圣言是指使用箭来给人流血以治愈疾病。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相信放血可以驱走恶魔。印度医学认为,人体健康是通过空气、胆汁和痰三种体液的平衡来维持的,三者之间的不平衡会导致血液紊乱,因此放血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除了用锋利的物体放血外,印度人还继承了埃及和舒里亚的水蛭。放血从尼罗河和底格里斯河传播到古希腊和罗马,成为一种时尚。希波克拉底是最著名的名字,可以追溯到现代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疾病不是局部现象,而是全身血液、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平衡失调,放血、净化和调整饮食有助于人体的自然恢复。西医之父也成为放血疗法之父。

放血在西方的流行还与另一位伟大的医学科学家盖伦有关,盖伦在解剖学、生理学和治疗学方面的成就在16世纪之前是无与伦比的。盖伦是放血的支持者,在《治疗》等书中,他明确表示放血可以用于几乎任何疾病,包括出血和虚弱。放血疗法不仅是痛风、关节炎、眩晕、癫痫、抑郁症、眼病等严重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疾病预防的主要手段。盖伦非常热衷于放血,在某些情况下,他建议每天放血两次。理发师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放血程序和工具。

用于放血治疗的双刃刀被称为“柳叶刀”。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源自用于放血的双刃刀片。在理发店使用的红、蓝、白条纹中,红色代表流动的动脉血,蓝色代表流动的静脉血,白色代表止血用的绷带,是放血疗法的生动广告。

精油是什么?使用它有副作用吗?

分类: 生活 >> 美容/塑身

解析:

最早使用精油的是古埃及人,他们把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花瓣浸在油脂里,萃取出来的香气浓郁的液体就是精油。

在芳香疗法中发挥极佳作用的植物精油,主要蕴藏在植物的根部、木质、叶、花朵或果实的组织内,它是植物生命力的源头。

植物在进行了光合作用后,其精华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叶子漫满整株植物。一旦精华被萃取出来后,便成为量少而味浓的精油。植物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维生素、荷尔蒙、酵母、杀菌液等,是人工合成油无法比拟的。

精油的品质也因气候、产地、种植方法、采集时间及萃取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造成同类精油的价格相去甚远。

产地:精油与名酒一样,有着专属的最佳产地,在最适合该植物生长的地理环境、土壤及气候等条件下,其品质也是最佳的。一些常见的精油产地:最好的玫瑰油产地为保加利亚;薰衣草油来自欧洲和巴尔干岛;迷迭香来自法国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檀香油来自印度;丁香油产自桑吉巴;茉莉油产于法国和埃及;佛手柑油产于意大利;薄荷油产自美国;天竺葵油产于阿尔及利亚;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则出产柑橘类的精油。

种植:纯正的精油均是从有机栽培的植物中萃取的,在全无污染的环境下种植,不使用化学肥料、化学杀虫剂、除草剂、以避免化学污染。因为农药,化肥会残留在植物中,在萃取的过程中进入精油内,所以无论种植、除草、采摘等过程都应采用人工处理。

采集:在不同的季节,植物具有不同的生命力,甚至在一天当中不同的时间,植物的生命力也有不同。要保证获得高质量的精油,必须在最香的时刻用手工采集花瓣和植物,并在24小时内送到工厂进行加工。制造精油的植物须得到精心的照顾。

萃取:精油的萃取应该选择不破坏植物原始生命力的方法,不添加其他化学剂,不使用化学防腐剂,这样萃取出来的才识最好的植物精油。任何高温、高压的方法都会把精油中许多有用的物质、有效的成分"杀"。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法、吸附法、浸泡法和压缩法。

不同的植物所含的精油量也不一样,如洋柑菊花的精油含量为0.4--1%,这就意味着从250公斤的洋柑菊花瓣中才能提取一公斤的精油;而一公斤的纯正玫瑰油是从3000公斤的玫瑰花瓣中提取出来的。由于高昂的制造成本,也意味着精油的价格昂贵不下。

知情知性知精油

本草类古迹中将草本植物分成寒、热、温、凉不同的属性,精油自植物中来,自然也不例外。在皮肤上擦上精油后,有时会有皮肤潮红,或者变白发青的现象,这就是精油的"性情"在"作怪"的缘故。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精油并不直接作用于皮下的动静脉微血管,而是通过 *** 皮肤末梢感觉神经,神经传导作用于血管上的运动细胞纤维,从而使血管收缩或扩张,使血流减少或增加,引起皮肤泛白或泛红。

寒凉属性的精油,擦在皮肤上会有一种冰凉的感觉,它对皮肤微血管的作用是收缩的,这一类精油对人体往往可以起到提神醒脑、振奋精神、止痒杀菌的作用。比如在化妆品中被广泛使用的洋柑菊,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凉略带苦味,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医学上常用洋柑菊来治疗喉痛、目赤、头痛;在化妆品中常用它来抵抗敏感;用作 *** 油,可缓解肌肉疼痛。用途比较广泛的还有薄荷、柠檬、迷迭香、百里香、蒲公英、郁金等,可以兴奋精神、抒解疼痛、提神醒脑、恢复体力、使人神采奕奕。这些精油适合于油性皮肤的护理,可平衡油脂分泌、杀菌、去脂、防止痤疮、粉刺的产生。

温热属性的精油,擦在皮肤上会有一种温温热热的感觉,这类精油常使微血管扩张。常用的有玫瑰、乳香、檀香、安息香、柑橘类精油等。古迹记载,玫瑰花具有"和血行血、理气解郁"的作用;檀香"调脾肺、利胸膈、为理气要药";乳香"治妇人血气,疗诸疮,令内消"。可见这一类精油对身体有放松、舒缓镇静、解痛作用。可令人精神放松、开朗愉悦,对皮肤有很好的滋养、保湿、防止老化的作用,适合中干性皮肤的护理。

还有一类性质平和的精油,对微血管没有明显的扩张、收缩作用,对皮肤 *** 小,如经常在复方精油中被用作基础油的荷荷芭油和小麦胚芽油,保湿、滋润性能非常好,适合任何肤质使用。

了解了精油的属性,才可以正确的使用它。简单地说,皮肤晦暗,经常四肢冰凉的人就应该选择温热性精油;皮肤潮红,经常手脚发热的人,则应选择凉性的精油,否则就会使症状加重。

精油:神气活现的诱惑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美容院里,无论是为了护肤、保健,还是单纯为了喜爱精油天然、芬芳的香味,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认识和使用精油。如果能够正确、灵活地使用精油,那一定会使人神气活现起来。下面介绍六种常见的精油使用方法。

*** : *** 时须使用复方精油,即用基础油把一种至四种纯精油稀释至1--3%的浓度而成。 *** 的部位可以是局部,如手、足底,面部,也可以是全身。 *** 具有安抚神经、解除疼痛、放松身体、减肥和祛皱等作用。用精油做全身 *** 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恢复精力,可选用柠檬、百里香、迷迭香等,用中医传统的 *** 手法操作;一是放松身体,选择薰衣草、白檀香、丝柏、茴香等,用淋巴排毒引流手法操作。

护肤油:可以依照皮肤的不同特性,选择适合的精油,用荷荷芭、锷犁或小麦胚芽等具滋养性的基础油稀释使用。适合干性肤质的纯精油有玫瑰、甜橙;适合油性肤质的有薄荷、油加利、茶树、天竺葵;适合敏感性皮肤的有洋甘橘、鼠尾草。

精油对脱发、头发分岔、头皮屑也有防治作用。迷迭香有促进头发生长的作用,佛手柑、茶树可以预防和消除头皮屑。

沐浴:用精油泡澡既可清洁、保养全身皮肤,又可放松神经、防止上呼吸道疾病。只需取纯精油6--10滴放入浴盆中即可。皮肤护理配方:薰衣草、柠檬、茶树;放松神经配方:油加利、天竺葵、甜橙、茴香;防治感冒配方:薄荷、柠檬、茶树、鼠尾草等。

薰香:这是一种非常浪漫的使用精油保健的方式,且可以使房间内保持清新、芬芳的空气。在流感多发的季节,用油加利、薄荷、茶树、松针、鼠尾草、桉树能起到防治流感的作用;读书、工作时使用薰衣草、迷迭香、薄荷、柠檬、岩兰草可以振奋精神、活跃大脑;进餐时用柠檬、甜橙、肉桂可以增进食欲;临睡前用薰衣草、天竺葵、玫瑰或檀香可以放松身体、促进睡眠。

嗅吸:精油也可以滴在手帕、纸巾上,便于外出携带嗅吸。外出旅游晕车时,滴一两滴薄荷、薰衣草嗅吸,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疗方法。

冷、热敷:将玫瑰木、茴香、郁金,乳香、油加利等有活血、行气作用的精油,滴入湿毛巾中,拧干多余水分,对患处进行敷治,可以起到解痛、消炎作用。冷敷适用于急性扭伤、头痛、过于疲劳;热敷适用于肌肉酸痛、腰肌劳损、牙痛、风寒湿痛、水肿等。

使用植物方香精油的注意事项

一、不完全了解一种精油时,不要轻易使用。

二、纯精油因为浓度高而具有 *** 性,不宜食用,以免损伤消化系统及肾脏。

三、纯精油不可在未稀释的情形下直接涂抹于皮肤,以免引起皮肤 *** 和过敏现象。

四、孕妇、婴儿或幼童、癫痫患者、高血压病患者在使用精油前应向医生咨询,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五、购买精油时要确认精油的名称、产地、纯度、出厂日期及使用期限,在确信未加入人工香精或色素后,方可在皮肤上使用。

六、纯精油应保存于深色玻璃瓶中,避免阳光和灯光直接照射,放在温度30℃以下、幼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七、精油是没有粘性的,如果用手指相揉有稠腻感,便表示此精油可能已变质,不能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