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治疗癫痫-医宗金鉴手法总论白话
委中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委中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特异性 9 委中央穴的定位 10 委中央穴的取法 11 委中央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委中央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委中央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委中央穴的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委中央穴研究进展 17.1 对膀胱的影响 17.2 对体温的影响 17.3 治疗细菌性腹膜炎 17.4 治疗腰腿痛 17.5 治疗腰背痛 17.6 治疗急性腰扭伤 17.7 治疗坐骨神经痛 17.8 治疗银屑病 17.9 治疗鼻衄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委中央 1 拼音
wěi zhōng yāng
2 英文参考Wěizhōng BL40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委中央为经穴别名,即委中[1]。出《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穴位 委中 汉语拼音 Weizhong 罗马拼音 Weichung 美国英译名 Commanding Median 各国
代
号 中国 BL40 日本 40 法
国 莫兰特氏 V54 富耶氏 V54 德国 B54 英国 B54 美国 BI40
委中为经穴名(Wěizhōng BL40)[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委中别名委中央(《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郄中(《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血郄(《古今医统大全》),腘中(《黄帝内经灵枢·热病》),腿凹(《医宗金鉴》),中郄(《中国针灸学》)。属足太阳膀胱经[2]。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的下合穴,五行属土[3][2]。四总穴之一[2]。委即弯曲,中即中间,此穴在腘窝横纹中点,故名委中[2]。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毒,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遗尿,背痛,吐泻,皮肤瘙痒,疔疮等,现代又多用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暑,急性肠胃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衄血,膝肿痛,腰脊强痛,急性胃肠炎,肠炎,尿潴留,脑血管病后遗症,湿疹,风疹,荨麻疹,牛皮癣,疖疮,腰背痛,风湿性膝关节炎,鼻出血等。
4 委中的别名委中央(《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郄中(《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血郄(《古今医统大全》),腘中(《黄帝内经灵枢·热病》),腿凹(《医宗金鉴》),中郄(《中国针灸学》)。
5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入于委中。
6 穴名解委即弯曲,中即中间,此穴在腘窝横纹中点,故名委中[2]。
委,有曲义。中,不偏之为中。《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王冰注:“腘谓膝解之后曲脚之中。”本穴在膝腘窝正中,取本穴时,须使患者腘膝弯曲。《灵枢经》谓:“委而取之。”《针灸甲乙经》:“在腘中央约纹中动脉”,故以为名。[4]
7 所属部位腘[5]
8 特异性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之合穴[3],膀胱的下合穴[3],五行属土[3]。四总穴之一[2]。
9 委中央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3]。
委中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俯卧取之[2]。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之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膜肌肌腱的中间[6]。
委中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委中穴在腘部的位置
委中穴在腘部的位置
委中穴在腘部的位置
委中穴在腘部的位置
10 委中央穴的取法俯卧位,在腘窝横纹中央,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处取穴。
委中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俯卧取之[2]。
俯卧位,腘横纹正中,二肌肌腱之间取穴[7]。
11 委中央穴穴位解剖委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腘窝、腘斜韧带。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分布著股后皮神经及胫神经。皮肤由股后皮神经分布,腘窝的皮肤较柔软。由足背静脉网外侧起始的小隐静脉,经外踝后下方上升至小腿后面,穿腘筋膜注入腘静脉。腘筋膜致密较厚。腘窝中央由浅入深有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靠近腘窝外侧缘有腓总神经通过。腘动、静脉有结缔组织包绕。动脉贴近股骨,在腘窝内发出五条关节支,即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和膝下内外侧动脉,它们和膝最上动脉、胫前返动脉等吻合,共同参加膝关节网。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2]。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股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起始端、胫神经干和腘动、静脉经过[8]。
布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6]。
12 委中央穴的功效与作用委中穴具有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的功效。
委中穴有清热凉血、舒筋通络、祛除风湿的作用[2]。
《四总穴歌》:“腰背委中求。”因腰部为足太阳膀胱经经脉所过,其中足太阳膀胱经是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故委中穴可治疗背腰部及下肢部的经脉病[9]。
太阳主表,最易感受外邪而发病,夏秋之季,暑湿蕴蒸,易于侵袭人体中焦而发吐泻,委中乃足太阳膀胱之合穴,配五行属土,土应于脾胃,“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腑”,可治疗胃肠病[9]。
委中穴又名血郄,为血气深聚之处,故善治血分毒热之皮肤病[9]。
委中穴是膀胱之下合穴,故可治疗小便异常[9]。
委中穴为膀胱之合穴,又为四总穴之一,有清热利湿、舒筋利节作用。治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风痹、遗尿、转筋等症,诸症之近于委痹者。[4]
委中穴治头痛,以本经起于头也[4]。
委中穴主要功能,为治腰痛。所以然者,以其有关于肾也。足少阴之气,由内踝上行至阴谷,折向腘中央,于本穴处相与叠并(太阳下行,少阴上行),故本穴治腰痛极效,以其有协于肾经也。[4]
委中穴又名“血郄”,以其多以放血为治也。但虚人不宜放血,应以补泻手法调之。[4]
13 委中央穴主治病证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毒,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遗尿,背痛,吐泻,皮肤瘙痒,疔疮等,现代又多用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暑,急性肠胃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衄血,膝肿痛,腰脊强痛,急性胃肠炎,肠炎,尿潴留,脑血管病后遗症,湿疹,风疹,荨麻疹,牛皮癣,疖疮,腰背痛,风湿性膝关节炎,鼻出血等。
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毒、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等[2]。
委中穴主治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8]。
委中穴主治背痛,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瘾疹,皮肤瘙痒,疔疮[7]。
现代又多用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暑、急性肠胃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等[2]。
委中穴主治中暑,衄血,癫痫,疟疾,下肢痿痹,膝肿痛,腰脊强痛;以及急性胃肠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6]。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肠炎,腹痛;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癫痫;
4. 皮肤科系统疾病:湿疹,风疹,荨麻疹,牛皮癣,疖疮;
5. 运动系统疾病:腰背痛,风湿性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
6. 其它:中暑,疟疾,鼻出血。
14 刺灸法 14.1 刺法一般直刺0.5~1.0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
直刺1~1.5寸[7][8][6],局部有沉、麻、胀感,可向下传导至足跟[7];
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7][6][8]。
注意:委中穴浅层是神经,中层是静脉,深层是动脉,故不能深刺,以免剂破大血管造成出血或下肢活动不利。
14.2 灸法可灸[2][7]。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5 委中央穴的配伍委中配肾俞、腰阳关,有强腰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配曲池、风市,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主治湿疹,疔疮。
委中配阳陵泉,悬钟,有补髓强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委中配大椎、曲池、足三里,治皮肤病[7]。
委中配尺泽、足三里,治急性吐泻[7]。
委中配环跳、肾俞、阳陵泉、足三里,治腰痛、下肢麻木[7]。
16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趾不廉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取委中。
《针灸甲乙经》:热病挟脊痛,委中主之。疟、头重、寒背起、先寒后热、渴不止、汗乃出,委中主之。筋急身热,少腹坚肿、时满、小便难、尻股寒、髀枢痛引季胁,内控八髎,委中主之。癫疾、反折,委中主之。
《针灸大成》:大风发眉堕落,刺之出血。
《备急千金要方》:腰痛挟脊至头沉沉然,凡腰脚重痛,于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腰重不能举体,热病汗不出,足热厥逆满,膝不得屈伸。
《类经图翼》:大风眉发脱落,太阳疟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然,汗出难已,头重转筋,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遗溺,小腹坚,足软无力。凡肾与膀胱实而腰痛者,刺出血妙,虚者不宜刺,慎之。此穴主泻四肢之热。委中者,血郄也,凡热病汗不出,小便难,衄血不止,脊强反折,瘈疭癫疾,足热厥逆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
17 委中央穴研究进展 17.1 对膀胱的影响针刺委中对膀胱压力有双向调节作用[2]。一般可使膀胱内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对松弛性膀胱或尿潴留者,可使膀胱内压升高[7]。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委中穴对膀胱功能有调整作用。对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膀胱,针刺能使其松弛,内压下降;对松弛状态的膀胱或尿潴留者,针之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升高。[4]
17.2 对体温的影响委中穴对体温的调节作用,已被动物实验所证实[4]。动物实验还证明,针刺该穴可使上升的白细胞数下降,对实验性细菌性腹膜炎有效[4]。
例如,人工造成家兔细菌性腹膜炎,使白细胞计数上升,针刺“委中”可使白细胞计数向相反方向变动,以至白细胞总数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给家兔腹腔注射金**葡萄球菌,当动物体温下降时,电针坐骨神经或针刺“委中”,可使体温升高或恢复正常的时间提前。[7]
17.3 治疗细菌性腹膜炎对细菌性腹膜炎,针委中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病灶区腹膜粘连、炎性细胞渗出迅即停止,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明显提前[2]。
针刺实验性细菌性腹膜炎家兔的“委中穴”,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灶区腹膜粘连减轻,炎性细胞渗出减少或停止,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明显提前。
17.4 治疗腰腿痛用“双针一罐”法治疗腰腿痛185例,取委中、阿是穴,阿是穴用梅花针叩刺;委中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加拔火罐,每3d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117例,显效22例,好转24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87%。[7]
17.5 治疗腰背痛针刺委中、昆仑,治腰痛587例,有很好疗效。又有用电针委中、肾俞等,治疗102例,有很好疗效。还有在委中刺络拔罐,治疗腰背痛100例,有较好疗效。
17.6 治疗急性腰扭伤以委中点刺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58例,医者用三棱针对准腧穴部位迅速刺入0.1~0.2寸,出血量达1~3 mL。结果:痊愈32例,显效18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7]
17.7 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委中、环跳治疗坐骨神经痛168例,常规针刺,行提插泻法,以麻电样感传至足趾部,3次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106例,占63.1%;显效27例,占16.1%;好转24例,占14.3%;无效11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7]
17.8 治疗银屑病以梅花针叩刺委中、曲池治疗银屑病1例,每日叩刺1次,1个月后治愈,1年未复发[7]。
17.9 治疗鼻衄湿疹四弯风折磨我多年跪求内服的药
病情分析:湿疹首先不要乱抓,以免抓破皮肤,造成感染。治疗可用2%~3%的硼酸,开水冲开,用比较干净的纱布或消毒棉签蘸上少许,涂抹在患处<br/>意见建议:。如果湿疹面积较大,患处皮肤发红、化脓,就要到医院接受治疗dx治疗癫痫病,先治疗癫痫病因。如脑膜炎引起的癫痫,先要进行抗炎治疗;如脑寄生虫引起的癫痫,则必须先驱虫治疗;还有脑肿瘤引发癫痫,必须先进行手术,切除肿瘤。
瘟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鼠疫
免疫接种:目前我国选用菌苗是EV76鼠疫冻干活菌苗,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所生产,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在鼠疫流行期前1~2个月以皮上划痕法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的范围:
a.在发现人间或动物间鼠疫的地区,人群进行普遍接种。
b.进入鼠疫动物病疫区工作或捕猎的人员,在工作之前两个月内完成预防接种。
c.从事鼠疫强毒实验室工作人员。
禁忌症:
a.体温37℃以上,周身不适者。
b.患急性传染病者。
c.严重心、肝、肾及结核病患者。
d.妊娠前6个月及哺乳期、月经期。
e.体质极度衰弱者。
f.怀疑感染鼠疫或潜伏期内者。
1.人间疫区处理;有鼠疫流行病学指征和较典型的鼠疫临床症状,不能排除鼠疫者,可确定为疑似鼠疫病人,其所在地为鼠疫区,在当地党政领导、卫生防疫、公安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疫情指挥部的领导下,划定大小隔离圈,封锁隔离,并对在9日内与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健康隔离和预防性投药治疗,如有离开本地者,应通报追踪,就地隔离留验。在大小隔离圈内对鼠疫患者所用的各种物品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最后的处理(化学、高温、高压),尸体经消毒,焚烧后深埋,并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扫和灭鼠灭蚤。以切断再传播的途径,当最后一例病人经疫区处理后九天,再无新发病人,可解除隔离。
2.动物间疫区处理:在动物鼠疫流行区包括血清学阳性的现疫流行区进
行投药,彻底的灭鼠灭蚤,尤其是流行区内的居民点和交通要道周围,根据可能污染的范围,对直接接触者限制外出,监视九天。在当年有鼠疫动物病流行的地区,禁止私自猎獭和剥食,作好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流感:
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要坚持预防隔离与药物治疗并重、対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基本原则包括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等。
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在发病36小时或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虽然有资料表明发病48小时后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亦可以有效,但是大多数研究证明早期治疗疗效更为肯定。
天花
采用接种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由来已久。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孙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疮中的脓液敷着在皮肤上来预防天花。到明代以后,人痘接种法盛行起来。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一种危险性更小的接种方法。他成功地给一个8岁的男孩注射了牛痘。现在的天花疫苗也不是用人的天花病毒,而是用牛痘病毒做的,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的抗原绝大部分相同,而对人体不会致病。
登革热
降低体温
对高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
2.补液
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但应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可能性。
3.降低颅内压
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应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
登革热是一种具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无并发症患者的病程约为10天。本病通常预后良好。亡病例多为重型患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