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脉照海穴治疗癫痫-申脉照海定位
脑空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摩脑空穴有何功效
脑空穴位位置
脑空穴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取穴方法正坐或俯伏,在风池穴直上,与脑户穴(督脉)相平处取穴。
正坐或俯卧位。从头正中线沿枕外隆凸(枕后最高骨)上缘向外3横指,稍外方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穴位解剖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脑空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骨膜(枕骨)。有枕动、静脉分支。皮肤由颈神经后支枕大神经分布。枕额肌的后部,称为枕肌,该肌起于上项线的外侧半和乳突的上面,止于帽状腱膜的后缘,由面神经的耳后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
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
脑空穴的作用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脑空穴意义: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降水云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化雨冷降,小部分水气下传风池穴。
脑空穴功效:降浊分清,醒脑宁神,散风清热,脑空穴有疏风泻火、清脑通窍的作用。
主治疾病脑空穴主治五官、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头面虚肿、耳鸣耳聋、心悸、癫狂、项强等。
脑空穴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心悸,耳鸣,癫痫等。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头痛;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鼻炎,鼻衄;
其它:心悸,肩颈部肌痉挛。
穴位配伍配大椎穴、照海穴、申脉穴治癫狂痫证;
配风池穴、印堂穴、太冲穴治头痛、目眩;
配悬钟穴、后溪穴治颈项强痛。
脑空配脑户、风池、昆仑,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后头痛。
脑空配风池、支沟,有通络祛寒湿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脑空配神门、内关,有安神宁心的作用,主治惊悸。
照海准确位置图 照海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 照海准确位置图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在足大趾外展肌的止点处。
取穴:坐位垂足或仰卧位,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其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
作用:滋明益肾,清利咽喉,安神定志。
2 照海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治疗咽喉疾病
照海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脉,同时又是肾经上的穴位,且肾经“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所以照海治疗咽喉疾病既是经脉循行之用,又是八脉交会穴之运用,用之则能使金水相生,达到滋阴补肾,清利咽喉的作刖。
治疗妇科疾病照海为肾经的腧穴,又为阴跷脉所发,具有补肾益精,调理冲任的作用,用于治疗肾阴亏虚所致妇科经带之疾,例如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等。
缓解便秘照海具有很有的滋阴作用,作用对于阴虚内热所引起的便秘症状,运用照海能起到较好的调理效果,临床上常与支沟配伍。
3 照海的主治及配伍照海配肾俞、关元、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
照海配列缺治疗咽喉疾病;
泻照海补申脉治疗嗜睡;
补照海泻申脉治疗失眠;
照海配中极、三阴交治疗癃闭;
照海配关元、三阴交、膈俞、血海治疗月经不调;
照海配中极、三阴交治疗痛经,带下;
照海配支沟治疗便秘;
照海配足三里治疗脚气;
照海配申脉治疗足内翻、足外翻。
4 照海可以艾灸吗可以。
照海部位是可以进行艾灸的,对此艾灸能起到补益阳气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肾经阳气亏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症状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只是艾灸的时候注意不要距离皮肤较近,以免出现烫伤的情况。
腹通谷穴的位置 看看腹通谷穴的功效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在生活中都非常重视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健康了吧,因此大家在这时候就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保健养生了,通过按摩穴位就很不错,而腹通谷穴就是很出色的一个穴位了,那么既然腹通谷穴很不错,我们应该怎么按摩呢,一起看看吧。
腹通谷穴归属足少阴肾经,有缓解治疗胃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便秘等作用,腹通谷穴的位置: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腹通谷穴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出《针灸甲乙经》。《针灸大全》名腹通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别名:通骨穴。
腹通谷。腹,指本穴位于腹部。通,通道、通孔也。谷,两山间的凹陷处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降为经水后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阴都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
通骨穴。通,通孔、通道也。骨,肾主之水也。通骨名意指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为经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肾脏的水液聚集之地。理同腹通谷名解。
腹通谷穴主要解决心痛、心悸、腹胀腹痛、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消化不良等。腹通谷穴配申脉穴、照海穴治癫痫、惊悸;腹通谷穴配上脘穴、足三里穴治纳呆;腹通谷穴配内关穴、中脘穴治胃气逆。可以发现腹通谷穴是非常好的一个穴位了,我们通过按摩腹通谷穴,能够起到的好处是特别多的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幼小的起到保健的作用,那么既然腹通谷穴很不错了,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腹通谷穴呢,一起看看吧。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除了这样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腹通谷穴,直刺或斜刺0.5-0.8寸。找到腹通谷穴,艾条灸5-10分钟,腹通谷穴,艾炷灸3-7壮。这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有关腹通谷穴的情况了,可以发现腹通谷穴是特别好的一个养生穴位了,我们在生活中是完全可以通过按摩腹通谷穴来进行保健的,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就不能错过腹通谷穴哦。
八脉交会穴的中医应用(2)
(6)足临泣:
足少阳胆经输穴,通带脉,其主治范围与胆经、带脉的循行和病候及这些经脉相联系的其他经络、脏腑、组织、器官有关,可以治疗如四肢体表病、五官病、妇女病、神志病、肾膀胱病、肝胆病等。
(7)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输穴,通督脉。其主治范围与手太阳小肠经和督脉的循行和病候及与之联系的其他经络、脏腑、组织、器官有关,可以治疗如神志病、四肢体表病、五官病等。
(8)申脉:
足太阳膀胱经穴,通阳跷。其主治范围与此二经的循行和病候及与二经相联系的其他经络、脏腑、组织、器官有关,可以治疗如神志病、筋肉病等。
4、穴位组合主治范围
临床配穴时多将八穴上下相配,分成四组使用,能够改变单穴使用之偏,发挥协同作用,使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更能体现出整体作用的特点。其组成及治疗范围如下:
(1)公孙-内关
合用有理气降逆、通肠和胃、宣通上下的功效。常用于心、胸隔、脾胃、肝的疾患,如心悸胸痹、胸腹胀满、呕吐呃逆、胃脘痛、痢疾等消化系统病证。
(2)足临泣-外关
合用有清头目、利胸胁、理气通络、疏表之功。常用于目外眦病、耳后、颊、颈、肩、侧身部病证、外感风邪所致病证,如目肿、眼疼、耳鸣、耳聋、偏头痛、肋间神经痛,寒热表证等。
(3)申脉-后溪
合用有安神志、清头目、通经活络之功。常用于目内眦、颈、项、耳、肩部病证,太阳经病证,心、肝、脑病证,如中风半身不遂、腰膝酸痛、风寒湿邪引起的痹证、抽搐、头痛、头晕、失眠、癫痫、癔病等。
(4)照海-列缺
合用有理肺气、益肾气、宁神志、清虚热之功。常用于肺系、咽喉、胸膈、肝、心、肾的病证,如咽痛、咽喉不利、失音、语言不利、咳嗽、胸满、阴虚内热、失眠、癫痫、癔病、小便不利等症。
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总结了八脉交会穴的治疗范围:?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此处之阳跷是指通于阳跷脉的申脉穴,阳维是指通于阳维脉的外关穴,督是指通于督脉的后溪穴,带是指通于带脉的足临泣穴,此四穴偏于治疗在表的外经病,如肩背腰腿疾患。而分别通于阴跷、阴维、任脉、冲脉的照海、内关、列缺、公孙则偏于治疗在里的脏腑病。同样,阴跷是指通于阴跷脉的照海穴,阴维是指通于阴维脉的内关穴,任是指通于任脉的列缺穴,冲是指通于冲脉的公孙穴,此四穴偏于治疗在里的胃、心、胸疾患。这是对八脉交会穴治疗范围的高度概括。
以上分析可见,八脉交会穴中无手足阳明、足厥阴、手少阴四经经穴,而单用此八穴也能治疗这四脏的病证,分析其理:(1)治疗肝之疾。八穴中虽无穴位与肝经直接相关,但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同气相求,且行于胸胁,内关实具疏肝行气之功,能治肝气郁结之胸胁胀满疼痛等实证,故有?胸胁内关谋?之说;若属肝阴不足之虚证,又可取照海穴,因肝肾同源,滋水则能涵木。(2)治疗心之疾。心包为心之外围,代心受邪,所以在治疗上常取心包经的腧穴治疗心经病证,即所谓代君行事。(3)治疗大肠腑病。列缺为手太阴络穴,联络手阳明大肠经,故可治疗大肠腑的病证。(4)治疗胃腑病。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联络足阳明胃经,可治胃腑的病证。
临床 经验 表明,单纯性内脏疾患主要用脏腑辨证,以相应的特定穴组成处方;头面、四肢、体表的疾患多用十二经脉辨证,以循经取穴为主;如属多经合病,症情复杂,虚实难辨,以一脏一腑一经难以概括者,或一些精神、神经系统疾患,用奇经八脉辨证,选用八脉交会穴,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八脉交会穴的重要性,正如李梃在《医学人门》中所说:?周身三百六十五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意在说明八脉交会穴可以主治全身疾病,八穴的主治范围广泛。明代医家吴昆云:?以八穴交会奇经八脉,而分主乎表,主乎里,主乎表里之间也。仲景妙于伤寒,以其有六经之辨,予今以八法为妙者,以其分主八脉,而该乎十二经也,创为 针灸 一大法门,其论也谓精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