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艾灸能治疗哪些病?

艾灸头部治疗癫痫-艾灸能治头风吗

艾灸是中医中较为常见的医疗方法,次奥洋正确的艾灸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并且还具有极好的养生功效,那么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艾灸能治疗哪些病?艾灸的方法有很多,实用的方法也有不少,下面就来详细了诶一些艾灸方法吧。

1、艾灸治疗头痛

(1)头痛症状表现

外感头痛起病较急,常伴随恶寒,发热,鼻塞,流鼻涕等表证;内伤头痛起病缓慢,时发时止,主要有肝阳头痛,表现为面红口苦,舌苔薄黄;肾虚头痛,男性有遗精,女性有带下,舌红,少苔等表现;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心慌,舌质淡。

(2)艾灸穴位

百会穴: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经过耳尖连成一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为百会穴。艾灸这个穴位,可以镇痛止晕,清热开窍,健脑宁神,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不能视,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的时足心最凹陷处就是此穴,艾灸此穴可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

行间穴:在足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艾灸该穴位可以清肝明目,熄风定惊,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艾灸该穴位有燥湿生风功效,主治失眠,头痛,腰痛,全身胀痛等症。

(3)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取百会,列缺,涌泉等穴位用艾条

隔开头发悬灸10-2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这种灸法适合治疗外感头痛。

艾炷隔姜灸:取列缺穴,选用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扎上小孔,小心施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熏灸:取列缺,涌泉,行间,太冲等穴位,按照先灸背部再灸四肢的顺序施灸,将

艾绒或艾条放入温灸盒内,小心绑在穴位上施灸20-3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2、艾灸治疗感冒

(1)感冒症状表现

风热感冒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干舌燥,咳嗽痰稠,鼻塞无鼻涕,微微出汗和大便干燥等。

风寒感冒表现: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打喷嚏等。

(2)艾灸穴位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正坐姿势,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的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醒脑益气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等感冒症状。

风门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3胸椎间),左右各2厘米处,或以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功效,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症状。

列缺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只手食指搭在另一只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列缺穴,艾灸该穴位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喉咙痛等症。

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故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通络镇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口眼歪斜,齿痛,手腕及手臂疼痛等症。

(3)艾灸方法

艾条悬灸:取风池穴,将艾条放在穴位上,头发拨向两边,小心施灸5-7壮,此方法适合外感风寒。

艾条温和灸:取上述穴位,先灸头背部,再灸四肢,将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分别施灸,灸3-5分钟,每日一到两次,此种方法适风热感冒。

3、艾灸治疗腹痛腹泻

(1)腹痛腹泻症状表现

腹部部定时疼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变稀,水分增加,甚至粪便中含脓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变成**稀水,气味酸臭,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大便是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痛等症状。

(2)艾灸穴位

下巨虚:在足三里下6寸,条口下约一横指处,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之功效,主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肋间神经痛,下肢麻痹痉挛等症。

天枢穴:采取仰卧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量三指即是,艾灸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补肾益气,培肾固本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消化系统病症。

(3)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悬灸下巨虚或天枢穴,每次10-2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行下一个疗程。

艾条回旋灸:选合谷,天枢,下巨虚穴,将艾条一段点燃,与穴位保持一定距离,左右来回回旋施灸,一个穴位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每日一次,痊愈后即可。

4、艾灸治疗便秘

(1)便秘症状表现

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且无规律,长伴随排便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较长,腹胀,腹痛,大便带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头痛头晕,腹中胀满疼痛,易怒等症,甚至引发痔疮,肛裂。

(2)艾灸穴位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该穴位有健脾益胃之功效,主治气机郁滞所致大便不畅,欲解不得,少腹作胀,嗳气频作等症。

大肠俞穴:在腰部,两腰骨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两侧旁开两指,即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排毒的作用,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防止便秘,保持肠道卫生。

(3)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一端,将艾条垂直悬起于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有轻微灼痛感维度,如果觉的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切成0.2-0.5厘米的薄片,穿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取大型或中型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微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2-5壮。

5、艾灸需知

艾灸前:

1、艾灸时不可受风,因此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吹电扇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一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皮肤表面出现水气,是体内湿气排出。

艾灸后;

1、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艾灸涌泉的功效和作用

1 艾灸涌泉穴的功效

涌泉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能滋补肾之精气,增强腑脏的机能活动,艾灸涌泉穴可起到健身强心,益寿延年,补肾壮阳,养心安神之功效。

2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

涌泉穴相当于足底疗法的肾上腺反射区,刺激涌泉也就刺激了肾上腺分泌,而肾上腺激素与人的心脑血管和血压关系密切,艾灸这个穴位能引气血下行,起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涌泉穴还是急救的主要穴位,对于休克虚脱,血压下降,中暑等均有开窍醒脑宁神,复苏升压的作用,对缓解恶心呕吐症状亦有特效。

3 艾灸涌泉穴治疗病症

神经系统病症:小儿惊风,头晕目眩,癫痫,失眠,神经性头疼等症。

口面五官病症:咽痛失音,口疮,咽喉炎,舌骨肌麻痹,急性扁桃体炎。

泌尿系统症:二便不利,肾结石,遗尿。

其他疾病:足心有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炎,脑出血,晕车,黄疸,腹泻等。

4 艾灸涌泉穴的方法

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靠近涌泉穴,施予温和灸,以使穴位局部感到潮热舒适为宜,每次灸2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10次。

隔附子灸:将附子用水浸透后,切成0.3-0.5厘米的薄片,用针扎数孔,用大型或中型艾炷点燃放在附子片中心施灸,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每次施灸5-10壮。

脑户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脑户 4.1 脑户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脑户穴的定位 4.7 脑户穴的取法 4.8 脑户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脑户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脑户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1.3 *** 4.12 脑户穴的配伍 4.13 特效 *** 4.14 文献摘要 4.15 脑户穴研究进展 4.15.1 对血压的影响 4.15.2 对血细胞的影响 5 人体部位名·脑户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脑户 1 拼音

nǎo hù

2 英文参考

Brain Window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aohu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ǎohù GV17 [中国针灸学词典]

door of brai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nǎo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1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1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脑户:1.经穴名;2.人体部位名。[1]

4 经穴名·脑户 穴位 脑户 汉语拼音 Naohu 罗马拼音 Naohu 美国英译名 Brain Window 各

号 中国 GV17 日本 17 法

国 莫兰特氏 VG16 富耶氏 IVG16 德国 LG16 英国 Gv17 美国 Go17

脑户为经穴名(Nǎohù GV17,DU17)[1][2]。出《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别名会额(《针灸甲乙经》),匝风(《针灸甲乙经》),合颅(《外台秘要》),仰风(《太平圣惠方》),迎风(《医心方》)。属督脉[1]。脑户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1]。脑即脑髓,户即门户,督脉循脊上行入脑,此穴在枕部,相当于脉气入脑的门户,故名脑户[1]。脑户穴主要用于治疗头面、眼目等部位及神志疾患:如风眩头痛,头重项强,面赤,音哑,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痉挛,视物不清,目黄,瘿瘤,头痛,头晕,项强,失音,头重风眩,面痛,面肿,目赤目痛,不能远视,喑不能言,舌本出血,癫狂,痫证,瘛疭,颈项强痛,失眠,枕神经痛,头重,面赤目黄,眩晕,视神经炎等。

4.1 脑户穴的别名

会额(《针灸甲乙经》),匝风(《针灸甲乙经》),合颅(《外台秘要》),仰风(《太平圣惠方》),迎风(《医心方》)。

4.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刺头中脑户,入脑立。

4.3 穴名解

脑即脑髓,户即门户,督脉循脊上行入脑,此穴在枕部,相当于脉气入脑的门户,故名脑户[1]。

脑,指脑髓。户,出入通行之处为户。此穴在风府上1.5寸,当枕外粗隆上方,督脉上头通脑,本穴为其入脑之门。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当由本穴透出下行也,因名脑户。[3]

4.4 特异性

脑户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1]。

4.5 所属部位

后头[4]

4.6 脑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脑户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5]。

脑户穴位于头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正坐或俯伏取之[1]。

脑户穴位于头正中线,风府穴直上1.5寸,当枕骨粗隆上缘凹陷处[6]。

俯伏坐位。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脑户穴在督脉的位置

脑户穴在后头部的位置

脑户穴在后头部的位置

脑户穴在后头部的位置(肌肉)

脑户穴在后头部的位置(骨骼)

4.7 脑户穴的取法

正坐或俯伏,于头部中线,枕骨粗隆上缘之凹陷处取穴。

脑户穴位于头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正坐或俯伏取之[1]。

正坐或俯卧位,于后正中线与枕外隆凸的上缘交点处的凹陷处取穴,横平玉枕穴[7]。

快速取穴:正坐或俯卧,在后正中线上,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即是脑户穴[8]。

4.8 脑户穴穴位解剖

脑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枕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枕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1]。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枕腹[9]。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枕大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耳后支和枕动脉分布[9]。

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左右枕动、静分支[6]。

4.9 脑户穴的功效与作用

脑户穴具有醒神开窍、平肝熄风的功效。

脑户穴有清热散风、开窍镇惊作用[1]。

脑户穴有清热散风之功(针刺哑门、风府、脑户之穴时需慎之又慎,不宜深刺)。主治痫证,头晕,颈项强痛。[3]

4.10 脑户穴主治病证

脑户穴主要用于治疗头面、眼目等部位及神志疾患:如风眩头痛,头重项强,面赤,音哑,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痉挛,视物不清,目黄,瘿瘤,头痛,头晕,项强,失音,头重风眩,面痛,面肿,目赤目痛,不能远视,喑不能言,舌本出血,癫狂,痫证,瘛疭,颈项强痛,失眠,枕神经痛,头重,面赤目黄,眩晕,视神经炎等。

脑户穴主要用于治疗头面、眼目等部位及神志疾患:如风眩头痛、头重项强、面赤、音哑、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痉挛、视物不清、目黄、癫痫及瘿瘤肿痛等[1]。

脑户穴主治头痛、头晕、项强、失音、癫痫[9]。

脑户穴主治头痛,头晕,头重风眩,面痛,面肿,目赤目痛,不能远视,喑不能言,舌本出血;癫狂,痫证,瘛疭;瘿瘤,颈项强痛[7]。

脑户穴主治癫痫,头晕,失眠,项强,瘖不能言;以及枕神经痛等[6]。

头痛头重,面赤目黄,眩晕,瘿瘤,视神经炎。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5~0.8寸[1][6]。

平刺0.5~0.8寸[9][7],局部酸胀[7]。

4.11.2 灸法

可灸[7][9]。

艾条灸5~10分钟[6]。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禁灸,灸之令人哑。

4.11.3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禁灸,灸之令人哑。《黄帝内经素问》云:“刺脑户中脑立。”盖谓刺之过深,伤及脑髓也。总观本穴大意,针灸俱不相宜。按脑喜清凉,养生家 *** 脑后兼以搓敲,能使头目清爽,乃由脑户穴放出头部郁热也。或问既然不宜针灸,又云能治头目癫痫等症,为针医者何以措手?答凡属针灸俱不宜之穴位,可用 *** 法行之。譬如婴儿皮肉娇嫩,全身穴位均在禁例,故古圣创立推拿治法,专为小儿科设也。成人有畏灸畏针者及穴位之禁针禁灸者,均可 *** 之。[3]

4.12 脑户穴的配伍

脑户穴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廉泉、涌泉治喑不能言[1]。

脑户穴配肝俞、太阳、睛明、太冲治眼痛[1]。

脑户配通天、脑空,有行气去湿的作用,主治头重痛。

脑户配胆俞,意舍、阳纲,有疏肝泄胆、清热去湿作用,主治目黄、胁痛,食欲不振。

脑户配通天、消泺、天突,有行气散结的作用,主治瘿瘤。

脑户配通天、昆仑、后溪,治头痛[7]。

脑户配听会、风府、听宫、翳风,治骨酸、眩狂、瘛疭、口噤、喉鸣沫出、喑不能言[7]。

脑户配风池、支沟、中渚、足临泣,治偏头痛[7]。

脑户配胆俞、意舍、阳纲,治目黄[7]。

脑户配大椎、腰奇、后溪,治癫痫[7]。

4.13 特效 ***

揉按脑户穴3~5分钟,可有效缓解工作或心理压力引起的头痛[8]。

4.14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中脑户,入脑立。

《针灸甲乙经》:督脉、足太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痘,目不眴,刺脑户。寒热,刺脑户。头重顶痛,目不明,风到脑中寒,重衣不热,汗出,头中恶风,刺脑户主之。癫疾,骨酸,眩,狂,口噤,羊鸣,刺脑户。喑不能言,刺脑户。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睛痛不能远视,面赤目黄头肿,可灸七壮,亦不可妄灸,令人失音。

《针灸大成》:主面赤目黄,面痛,头重肿痛,瘿瘤。

《针灸聚英》:引铜人,禁灸,灸之令人哑。或灸七壮,妄灸令人喑。

4.15 脑户穴研究进展 4.15.1 对血压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针刺脑户对垂体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7]。

4.15.2 对血细胞的影响

研究发现针刺脑户可使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下降,也可使80%例次的淋巴细胞增加[7]。

5 人体部位名·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