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简介

子午流注法治疗癫痫-子午流注用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足太阳膀胱经的简称·足太阳 5 经穴别名·足太阳 5.1 昆仑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昆仑穴的定位 5.7 昆仑穴的取法 5.8 昆仑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昆仑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昆仑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昆仑穴的配伍 5.13 文献摘要 5.14 昆仑穴研究进展 5.14.1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5.14.2 对血压的影响 5.14.3 对痛阈的影响 5.14.4 治疗坐骨神经痛 5.14.5 治疗落枕 5.14.6 治疗足跟痛 5.14.7 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 5.14.8 治疗眉棱骨痛 5.14.9 提高显影率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足太阳 1 拼音

zú tài yáng

2 英文参考

bladder meridian or bladder channel of foot Taiyang [中国针灸学词典]

Kūnlún BL60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足太阳:1.足太阳膀胱经的简称;2.经穴别名。[1]

4 足太阳膀胱经的简称·足太阳

足太阳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简称[1]。

足太阳膀胱经 (bladder meridian or bladder channel of foot Taiyang)十二经脉之一。与足少阴肾经相为表里。五行属水。本经自内眼角睛明开始,向上经前额至头顶与督脉交会;它的分支,从头顶到耳上角;它的外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回出来在项部的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柱两旁到腰中,进入脊旁筋肉,联络肾脏,属于膀胱;它在腰部的分支,从腰部挟脊继续下行,经臀横纹中点的承扶,到腘窝部的委中;它在背部的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下行,通过髋关节部足少阳胆经的环跳,向下沿大腿后面行走,在腘窝部与前支经脉会合于委中穴处,继续下行,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出于外踝后方的昆仑,沿足外侧缘到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交于足少阴肾经[2]。

足太阳膀胱经[2]

5 经穴别名·足太阳

足太阳为经穴别名,即昆仑[1]。《灸法图残卷》:“足太阳,在踝外后宛宛中是。”

穴位 昆仑 汉语拼音 Kunglun 罗马拼音 Kunlun 美国英译名 K'un Lun Mountains 各

号 中国 BL60 日本 60 法

国 莫兰特氏 V60 富耶氏 V60 德国 B60 英国 B60 美国 BI60

昆仑为经穴名(Kūnlún BL60)[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下昆仑[4]。属足太阳膀胱经[3]。昆仑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火[3][5]。昆仑为山名,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昆仑[3]。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足跟肿痛,外踝疼痛,癫痫,小儿癫痫,下肢麻痹或瘫痪,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坐骨神经痛,眩晕,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等。

5.1 昆仑穴的别名

上昆仑、内昆仑(《太平圣惠方》),下昆仑(《针灸资生经》),足太阳(《灸法残卷图》)。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

5.3 穴名解

昆仑为山名,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昆仑[3]。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子午流注说难》中说本穴:“乃是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为水府,穴居足踝后,比井荥俞原各穴较高,昆仑乃水之高原。”足外踝突,较其他踝突为高。以昆仑山为最高山峰,取之以喻本穴。且兼该穴主治头部疾患,即上病下取之意。养生家称百会穴亦为昆仑,又有高大之意,故以“昆仑”名之。[6]

5.4 特异性

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

5.5 所属部位

足部[7]

5.6 昆仑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昆仑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5]。

昆仑穴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3]。

昆仑穴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4]。

[3]

昆仑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5.7 昆仑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取穴。

昆仑穴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3]。

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处取穴[8]。

5.8 昆仑穴穴位解剖

昆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短肌。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分布著腓肠神经。该穴深层结构的血液营养来自腓动脉。该动脉是胫后动脉在腘肌下方2~3厘米发出的,经胫骨后面与(踇)长屈肌之间下降至外踝,终于跟外侧皮。在外踝上方4~6厘米处,发出穿支,穿经肌肉和小腿肌间膜至小腿前面,与胫前动脉的分支吻合。该吻合对于小腿侧支循环的形成和血液供应有实际应用意义。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跟腱前方的疏松结缔组织中[3]。

皮肤→皮下组织→腓骨短肌腱与跟腱之间[9]。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并有腓肠神经本干和小隐静脉本干经过;深层有外踝后动脉(发自腓动脉)分支分布[9]。

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4]。

5.9 昆仑穴的功效与作用

昆仑穴厥阴安神清热,舒筋活络的功效。

昆仑穴有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3]。

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过头、项、背部,根据“上病下取”之理,昆仑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10]。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过腰部及下肢,止于足小趾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昆仑穴可治疗经脉病[10]。

昆仑穴为膀胱经之经穴,属足太阳经,位于外踝后,太溪为肾经之原穴,属足少阴经,位于内踝后,二穴阴阳相合,表里相通,相互配合治疗难产[10]。

昆仑穴配五行属火,应于心,膀胱经经别入于心,心藏神,故可治疗神志病[10]。

昆仑穴与内踝后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相对应,故相互配合以治疗妇科病和踝关节病为主[10]。

昆仑穴有疏风活络作用。以其位于上也,又以其为治头病之总纲也。窃唯百会之称昆仑,喻山之巅。本穴之称昆仑,喻山之麓也。更以本穴之气贯于巅顶,顺势下行犹昆仑之披沥百川也。故能治头痛、喘满及胎衣不下诸症也。揣本穴名义及所治各病,则对本经经气下贯有瀑然之势矣。[6]

5.10 昆仑穴主治病证

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足跟肿痛,外踝疼痛,癫痫,小儿癫痫,下肢麻痹或瘫痪,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坐骨神经痛,眩晕,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等。

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等[3]。

昆仑穴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9]。

昆仑穴主治头痛,目眩,鼻衄;项强,腰痛,足跟肿痛,外踝疼痛;难产;癫痫[8]。

昆仑穴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以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4]。

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坐骨神经痛、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3]。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眩晕;

2.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3. 其它:甲状腺肿大,脚气,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0.5~0.8寸[8][9][3],也可深刺透太溪[8],局部有酸胀感[8],可向足趾放散[8]。

直刺0.5~1寸[4]。

注意:孕妇禁针[3]。《针灸大成》曰:“妊妇刺之落胎。”

1.直刺0.5~1寸,局部酸胀,;

2.深刺透太溪穴,针感可向足趾放散;

3.向上斜刺2~3寸,局部酸胀,针感扩散至足跟或足趾,治疗甲状腺肿大。

5.11.2 灸法

可灸[3][8][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5.12 昆仑穴的配伍

昆仑配风池、后溪,有清头目安神志的作用,主治头痛,惊痫。

昆仑配风市、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昆仑配大椎、百会、后溪、风池,治头痛[8]。

昆仑配申脉、丘墟、解溪、悬钟,治外踝扭伤[8]。

昆仑配合谷、三阴交、至阴、足三里,治难产[8]。

5.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痉、脊强、头眩痛、脚如结、腨如裂,昆仑主之。疟、多汗、腰痛不可俯仰、目如脱、项如拔,昆仑主之。大风、头多汗、腰尻腹痛、腨跟肿、上齿痛、脊背尻重不欲起、闻食臭、恶闻人音、泄风从头至足,昆仑主之。女子字难,若胞衣不出,昆仑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痫瘛疭。

《针灸大成》:中风转筋拘急,行步无力疼痛,妊娠刺之落胎。

5.14 昆仑穴研究进展 5.14.1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针刺昆仑可使不蠕动及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并产生便意[8]。

5.14.2 对血压的影响

针用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8]。

组织学观察发现,昆仑穴针感感受器主要是环层小体[6]。

5.14.3 对痛阈的影响

用激光照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昆仑”10 min,约10次后肿胀的关节改善,疼痛级别减少,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激光照射对皮肤温度、基础痛阈均无明显影响,激光照射后嘶叫阈有明显提高,说明“昆仑”的即时镇痛效果显著。[8]

5.14.4 治疗坐骨神经痛

用腧穴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97例,用6542注射液10 mL,注入昆仑,将针头刺入0.5~0.8寸深,轻者隔日1次,重者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44例,占45.4%;显效32例,占33%;好转16例,占16.5%;无效5例,占5.1%。总有效率为94.9%。[8]

5.14.5 治疗落枕

针刺昆仑治疗落枕55例,昆仑穴刺入0.3~0.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嘱患者做颈椎旋转活动,每日1次。结果:痊愈50例,占90.9%;好转4例,占7.3%;无效1例,占1.8%。总有效率为98.2%。[8]

5.14.6 治疗足跟痛

用昆仑透太溪治疗足跟痛46例,针刺时使针感传至足跟,同时配用外敷中药法。结果:痊愈18例,显效19例,好转8例,无效1例。[8]

5.14.7 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

在昆仑埋针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27例,昆仑快速进针捻转10~20 min,用胶布固定,并令患者抱膝,医者轻轻地拍打腰部,最后让患者下床活动腰部,留针l~2h。结果:1次治愈18例,占67%;2次治愈7例,占26%;无效2例,占7%。总有效率为93%。[8]

5.14.8 治疗眉棱骨痛

治疗眉棱骨痛16例,以病侧昆仑为主,如当时不见效的则改为健侧昆仑,用1寸毫针针刺,以达针感。病程长者用平补平泻手法,病程短者用泻法。结果:痊愈15例,占98.4%;无效1例,占1.6%。[8]

5.14.9 提高显影率

脑萎缩吃什么药好得快又没副作用

应该考虑采用中医服用中草药全面调养综合治疗,中药比较平和,没有副作用,患者一般都可以接受,减轻症状和痛苦等,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和控制,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病情分析:

您好,脑萎缩是由于脑细胞长期供血供氧不足导致的,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治疗.

指导意见:

最好能抓紧时间治疗,及早控制病情的发展.

建议多吃蔬菜水果,低盐低脂饮食,药物可以口服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

生活护理:

可以多活动手指有助于恢复.祝身体健康!

病情分析: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脑萎缩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以老年人多见.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

指导意见:

病情分析: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脑萎缩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以老年人多见.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

指导意见:

脑萎缩食疗汤

 1)鱼头炖冬菇:鲢鱼头1个,冬菇,肥肉,调味品各适量,人参粉3克.将鱼头切为两半,放入葱,姜,料酒腌2小时把肥肉片,鱼头,冬菇同放盆中,加清水,食盐适量,上笼蒸至30分钟左右,再放入黄瓜丝,葱花,香菜,味精姜末,香油参粉即成.可聪脑明目益智,适用于肾阴不足,髓海不充所致心悸,失眠,步态不稳,视物模糊,痴呆等.

2)猪脊髓甲鱼汤:猪脊髓 200克,甲鱼1只,调味品适量.将甲鱼用沸水烫,去甲壳,内脏,头,爪,猪脊髓洗净备用,将甲鱼肉与葱,姜同放锅中,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煮至甲鱼肉待熟时,下猪脊髓,煮沸,再下胡椒,味精,精盐,料酒等,煮熟服食.可补气血,填肾精,强腰脊,聪脑目,对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脑萎缩等,有良好的补益食疗作用.

生活护理:

脑萎缩的治疗原则是: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

2.促进正常发育,抑制和改善异常运动和姿势.?

3.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癫痫也要进行治疗.?

4.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5.针对病因,辨证辨病,标本同治,调节五脏六腑,营养脑细胞,促进脑组织发育.

生活护理:

脑萎缩的治疗原则是: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

2.促进正常发育,抑制和改善异常运动和姿势.?

3.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癫痫也要进行治疗.?

4.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5.针对病因,辨证辨病,标本同治,调节五脏六腑,营养脑细胞,促进脑组织发育.

病情分析: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脑萎缩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以老年人多见.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

指导意见:

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临床上可将脑萎缩分为五型辨治.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治宜滋补肝肾,填精健脑.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制首乌,龟板,枸杞子,桑葚子,远志,菖蒲,怀牛膝,鹿角胶等水煎服.失眠多梦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偏瘫加黄芪,全虫,地龙;肢冷较甚加肉桂,附子.中成药可选择如:脑康宁. 气血不足,脑髓失充型: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倦怠流涎,失眠纳少,肢体麻木,表情呆滞,喜静恶动,短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缓.治宜补气养血,益智健脑.药用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山药,黄精,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紫河车,益智仁等水煎服.颈硬胀者加葛根;大便干结加女贞子,草决明.中成药可选择如:脑康宁.

生活护理:

 脑萎缩注意事项

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二,禁食酒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类食物如:活鱼,虾,鲜蛋,蔬菜,水果等,不宜食干菜和腌制品.

三,避免做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

四,如瘫痪在床患者应加强护理,注意卫生,定期翻身.

五,患者要有战胜疾病信心,遵医嘱按疗程,按时间坚持用药.

六,必要时定期检查了解病情发展趋向.

病情分析:

注意患者日常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少油腻,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

指导意见:

脑梗塞是因为血液中的栓子堵塞了血管,导致血管的供血区缺血缺氧,脑细胞受损,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又会使脑萎缩,致使身体产生一些障碍,像现在的这种情况呢,就是要滋养和修复脑细胞,同时要改善血液和血管环境,溶栓破栓才能从根本上来改善患者的情况

生活护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病情分析:

脑萎缩是由于脑细胞长期供血供氧不足导致的,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治疗.病人只是头晕说明病情还处于初期阶段,最好能抓紧时间治疗,及早控制病情的发展.

指导意见:

脑萎缩是一种脑组织细胞相应减少而引起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脑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

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组织体积缩小的一种精神衰退性疾病,多由遗传,脑外伤,脑梗塞,脑炎,脑缺血,缺氧,脑动脉硬化,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脑萎缩的治疗原则是: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

2.促进正常发育,抑制和改善异常运动和姿势.?

3.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癫痫也要进行治疗.?

4.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5.针对病因,辨证辨病,标本同治,调节五脏六腑,营养脑细胞,促进脑组织发育.

生活护理:

(1)针灸

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基本指导原则,在实际施治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以达最佳治疗效果.另外,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头针治疗,如有运动功能障碍的选用运动区;共济失调者可选用平衡区;语言障碍者可根据语言障碍的类型分选语言区(语言Ⅰ区,语言Ⅱ区,语言Ⅲ区);有感觉障碍者,可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选择相对应的头针感觉区;有震颤者,还可选用舞蹈震颤区.当然还可运用时间针灸,定时开穴施治,采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定时开穴进行针灸将可在选穴少的情况下,取得较为突出的疗效.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病人身体有其他发热,感染,血液病,软组织损伤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

轻度脑萎缩吃什么药求大神帮助

脑萎缩是一种脑组织细胞相应减少而引起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脑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 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组织体积缩小的一种精神衰退性疾病,多由遗传、脑外伤、脑梗塞、脑炎、脑缺血、缺氧、脑动脉硬化、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脑萎缩的治疗原则是: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 2.促进正常发育、抑制和改善异常运动和姿势。 3.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癫痫也要进行治疗。 4.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5.针对病因,辨证辨病、标本同治、调节五脏六腑、营养脑细胞、促进脑组织发育。 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萎缩的具体方法:1.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中医临床分型,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蒙脑窍型、瘀阻脑络型四型。然后依据临床分型,再选择穴位和治法,确立治疗方案。 (1)针灸 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基本指导原则,在实际施治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以达最佳治疗效果。另外,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头针治疗,如有运动功能障碍的选用运动区;共济失调者可选用平衡区;语言障碍者可根据语言障碍的类型分选语言区(语言Ⅰ区、语言Ⅱ区、语言Ⅲ区);有感觉障碍者,可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选择相对应的头针感觉区;有震颤者,还可选用舞蹈震颤区。当然还可运用时间针灸,定时开穴施治,采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定时开穴进行针灸将可在选穴少的情况下,取得较为突出的疗效。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病人身体有其他发热、感染、血液病、软组织损伤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 (2)推拿 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对于脑萎缩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肢体功能障碍,推拿部位则以头面部为主。头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开天门,推坎宫,分推额阴阳,揉运太阳,双揪铃铛,分推面颊,掐人中,点揉神庭、百会、前顶、后顶、脑空、脑户、风池等穴,五指拿头顶,三指拿颈项,扫散法,干洗头等。 若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则同时要求做肢体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滚上肢内外侧面,点揉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等穴,摇上肢肩、肘、腕、指关节,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滚下肢内外侧面,拿下肢,点揉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拔伸下肢,摇下肢髋、膝、踝关节,抖下肢等。腰背部可选用滚法,擦法,拍法,点揉背俞穴、华佗夹脊穴等手法。另外,对于小儿患者还可采用捏脊,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根据症候的虚实,选用脾经、肾经、心经、肝经、肺经的补泻手法进行对证施治。 推拿手法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由推拿医师直接给患者操作。注意有骨质关节结核、骨髓炎症、按摩部位局部皮肤破损、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及脓毒血症等推拿禁忌症者禁用推拿手法。 2.康复 (1)运动功能康复 对脑萎缩患者的功能康复,有平衡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者最重要的是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另外还有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增强肌力训练等等,重点介绍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 平衡功能的训练在脑萎缩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十分重要,这些患者由于平衡障碍,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因此平衡的康复训练对于有平衡障碍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把训练分为以下四步:①坐位平衡训练:先让患者体会坐位的感觉或用镜子矫正坐位的姿势,然后训练从有倚靠到无倚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做在凳子上;并学会在坐位上做前后左右改变重心的动作,加强患者承重练习及左右交替抬臀负重练习。以后练习在坐位下做上肢和躯干的各种动作,并能在外界推力作用下保持坐位的动态平衡。②站立平衡练习:有些患者开始训练站立平衡很难,可先借助直立架体会站立的感觉,然后慢慢练习由依托到无依托站立。在站立位下要求触摸不同物品,并可在平衡训练器上练习重心向前后左右转移,提高双腿支撑负重能力及双腿站立平衡能力。同时可在双肩外侧或骨盆两侧施加推力,训练其动态平衡;站立的地面可从平到不平,还可让患者在海面垫上站立,随着平衡能力的改善,最后进展到站立位作头、上肢、躯干以至下肢的各种动作,在摇晃板上练习站立。③坐位起立平衡:练习从有依托到无依托下起立,注意站立时双下肢要同时负重,让患者反复体会双腿支撑坐站的感觉,可先在高凳上练习坐站,然后逐渐过渡到低凳坐站,在坐下时不要有跌落姿势;④步行平衡练习:即在训练步行中的稳定性,开始可在平衡杠内练习向前向后行走,或靠墙做向前向后移动,然后练习沿直线或在较窄的平衡木上行走,并练习在行走中突然止步、转体、拐弯及跨越障碍。随着步行能力的提高,可加快行走的速度,以提高平衡能力。 步态的训练是在分析步态的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异常步态的姿势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步态的训练是在坐位和立位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包括训练前准备,平衡杠内训练,室内行走训练,活动平板上练习行走等训练活动,以纠正患者的异常步态,帮助患者恢复走路姿势的平衡。 因在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能量消耗多,容易疲劳,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经常间断休息,以防发生过度疲劳、肌力下降。另外,在训练过程中要保护病人,不要摔倒,以防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以上每一个步骤都由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进行训练,在治疗前,由治疗师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符合患者个体素质的治疗方案。运动康复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 (2)语言康复: 语言康复应在语言功能出现障碍后6个月以内的时期治疗恢复为最佳,对发病2-3年开始治疗的患者,其恢复程度要比早期治疗恢复的速度缓慢的多。在治疗语言功能障碍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①根据其听力的保留情况应用合适的频率,要重视休息时间;②应对抽象的和具体的语词进行区别;③使用多种解释,以改善其理解能力;④尽量鼓励患者多说话;⑤利用上、下文暗示,以促使患者能说些什么;⑥如何结合应用手势和口语,以促进交流;⑦如何结合应用手势和口语,以促进交流;⑧要允许患者有足够时间来形成应答的内容和方式,而不忙于再刺激(即提问或重复)。 当然,若患者出现全身状态不良或有意识障碍、重度痴呆、拒绝或缺乏训练动机及要求者,均不宜进行语言治疗;若患者有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则应给予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后仍无进展者,应暂时中止治疗。 语言康复的治疗原则:①制定难易适度的治疗方案,即将标准订在患者开始感到困难的水平,在该水平不可能全对,也不可能全错,病人只要加以思考或努力就可以改正。内容过易,缺乏治疗意义;内容过难,常引起患者拒绝治疗,另外在治疗的同时,要多给患者鼓励,少给纠正,以激起他对语言治疗的兴趣和信心。②坚持发音器官锻炼和说话相结合。加强舌体运动,可使舌的动作得到改善;通过声带震动可使声带得到锻炼;通过呼吸练习,使气流得到调整;通过口腔运动可帮助舌的运动,以加强对气流的调整等。这些均有利于言语恢复,说话练习也反过来强化发音器官的功能。③语言的治疗有高度针对性,命名性失语治疗重点放在对物品名称命名的训练上;对读写困难者重点练习复述词句和书写训练上;对表达能力差者,多进行日常口语对话、手势语、指物品名称或哼调练习。④坚持“视、听、说、写”四者并重,坚持天天学,天天练,但也不宜安排过多,操之过急。过多过重的练习反使患者将语言训练当作是负担,不能取得患者的协作。⑤坚持多种形式锻炼,以提高患者兴趣,训练内容可有绕口令,又有讲故事、提问,还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抢接、联句等形式。⑥坚持医院治疗和家庭治疗相结合的方式。⑦如有可能,还将安排集体训练,集体训练可引起相互促进、相互鼓励,并能排除畏难情绪和怕说话的心理。 语言康复由语言治疗师一对一进行训练,在治疗前,由治疗师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符合患者现有语言能力的治疗方案。语言康复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 (3)作业治疗:作业治疗主要是加强手的精细、协调、控制能力的练习,激发病人兴趣,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适应今后的日常生活和继续就业的需要。其方法多种多样,治疗时,作业治疗师将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对小脑萎缩的病人出现的共济失调症状可以让患者在睁眼和闭眼时用手指鼻,由慢到快,由睁眼到闭眼,反复不断的练习,还可进行两手互相对指、鼓掌、画图写字、搭积木、翻纸牌等协调功能训练活动。另外,捏橡皮泥、做实物模型、编织等作业都是训练手的功能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作业疗法。本疗法主要适用于有写字、穿衣、震颤等肢体精细动作障碍的患者。 作业治疗由治疗技师一对一进行训练,在治疗前,由治疗师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符合该患者的治疗方案。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同时在治疗之余,作业治疗师还将指导患者家属在平时帮助患者训练,如学习如何进行日常生活的处理,学习梳头、洗脸、穿衣、扣纽扣、穿鞋袜、系鞋带、进食,还要练习做家务如洗菜、做饭等。 (4)体外反搏: 体外反搏疗法是我院运用于脑萎缩治疗的方法,即在病人的四肢和臂部分别裹上气囊袋后,借管道与反搏器配气机构相连,依据病人心电作为触发信号,当心室舒张期开始,气囊充气,压迫肢体和臀部,迫使动脉血流向心脏方向倒流,提高主动脉的舒张压,促使冠脉系统的侧枝和吻合枝开放,从而改善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在心室收缩期,主动脉瓣开放前,气囊迅速放气,解除压迫,使心室内血液顺利排出,每个心动周期充放气各一次,如此反复。在心室的舒张期,血液倒流回心脏,回心血量增加,在心脏收缩期,心室收缩,心脏射血量增加,使心脑动脉的血流量增加,并加以吸氧体外反博,增加了单位面积内血氧含(流)量,从而营养脑细胞、心肌细胞,改善心、脑的供血不足,促进脑细胞代谢,达到治疗脑萎缩的目的。 体外反搏治疗,由体外反搏治疗技师亲自操作,每日1次,每次60分钟,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有体外反搏禁忌症的患者,则禁用之。 (5)理疗: ZDL-401型经络导平仪ZDL-401型经络导平仪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和阴阳学说,结合现代生物电子运动平衡理论,以超高电压、超低频率的单向大功率脉冲波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病理经络,在人体内形成强电流回路,促使机体内病理经络的导电量(即生物电子运动情况)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激活生物电子,恢复经络和神经传导,从而使患者运动模式发生改变,最终使病员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经络导平仪中的各种感觉性刺激可增加有关脑皮层、皮层下灰质结构的脑血流量,同时脑局部病灶产生电位活动,使处于抑制或半抑制、麻痹或半麻痹状态的脑组织复活,从而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另外还有电水浴疗法,主要是运用正极水平衡疗法以增强肌力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平衡的功能。 CZT-8A电脑超声·中频治疗机具有电脑中频和电脑超声的多种功能变换,可以实现超声波疗法,超声中频同步叠加疗法,音频,直流电离子导入,低频调制中频超强度穴位刺激等十几种物理疗法,一切由电脑程序化自动控制。具有十组电脑预置储存程序处方和五组变换调节键,可以根据要求换出几百种以上不同频率和波形的治疗处方(强度可变)。可实现中频和超声治疗领域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梯形波、尖锋波、随意波等多种波形的等调、连调、间调、断调、变调、交调、不饱和调等功能,临床应用于脑萎缩疗效较好。 以上均由理疗治疗技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定最佳穴位,制定优选治疗方案,进行施治。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

下昆仑简介,有什么功效?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经外奇穴名·下昆仑 4 经穴别名·下昆仑 4.1 昆仑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昆仑穴的定位 4.7 昆仑穴的取法 4.8 昆仑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昆仑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昆仑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昆仑穴的配伍 4.13 文献摘要 4.14 昆仑穴研究进展 4.14.1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4.14.2 对血压的影响 4.14.3 对痛阈的影响 4.14.4 治疗坐骨神经痛 4.14.5 治疗落枕 4.14.6 治疗足跟痛 4.14.7 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 4.14.8 治疗眉棱骨痛 4.14.9 提高显影率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下昆仑 1 拼音

xià kūn lún

2 概述

下昆仑: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

3 经外奇穴名·下昆仑

下昆仑为经外奇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别名内昆仑。位于跟腱前缘,平外踝尖下1寸处。主治冷痹、腰痛、半身不遂、腿脚重痛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直刺0.1~0.3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2]

4 经穴别名·下昆仑

下昆仑为经穴别名,即昆仑[2]。出《针灸大全》。

穴位 昆仑 汉语拼音 Kunglun 罗马拼音 Kunlun 美国英译名 K'un Lun Mountains 各

号 中国 BL60 日本 60 法

国 莫兰特氏 V60 富耶氏 V60 德国 B60 英国 B60 美国 BI60

昆仑为经穴名(Kūnlún BL60)[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下昆仑[4]。属足太阳膀胱经[3]。昆仑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火[3][5]。昆仑为山名,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昆仑[3]。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足跟肿痛,外踝疼痛,癫痫,小儿癫痫,下肢麻痹或瘫痪,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坐骨神经痛,眩晕,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等。

4.1 昆仑穴的别名

上昆仑、内昆仑(《太平圣惠方》),下昆仑(《针灸资生经》),足太阳(《灸法残卷图》)。

4.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

4.3 穴名解

昆仑为山名,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昆仑[3]。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子午流注说难》中说本穴:“乃是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为水府,穴居足踝后,比井荥俞原各穴较高,昆仑乃水之高原。”足外踝突,较其他踝突为高。以昆仑山为最高山峰,取之以喻本穴。且兼该穴主治头部疾患,即上病下取之意。养生家称百会穴亦为昆仑,又有高大之意,故以“昆仑”名之。[6]

4.4 特异性

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

4.5 所属部位

足部[7]

4.6 昆仑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昆仑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5]。

昆仑穴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3]。

昆仑穴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4]。

[3]

昆仑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4.7 昆仑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取穴。

昆仑穴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3]。

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处取穴[8]。

4.8 昆仑穴穴位解剖

昆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短肌。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分布著腓肠神经。该穴深层结构的血液营养来自腓动脉。该动脉是胫后动脉在腘肌下方2~3厘米发出的,经胫骨后面与(踇)长屈肌之间下降至外踝,终于跟外侧皮。在外踝上方4~6厘米处,发出穿支,穿经肌肉和小腿肌间膜至小腿前面,与胫前动脉的分支吻合。该吻合对于小腿侧支循环的形成和血液供应有实际应用意义。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跟腱前方的疏松结缔组织中[3]。

皮肤→皮下组织→腓骨短肌腱与跟腱之间[9]。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并有腓肠神经本干和小隐静脉本干经过;深层有外踝后动脉(发自腓动脉)分支分布[9]。

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4]。

4.9 昆仑穴的功效与作用

昆仑穴厥阴安神清热,舒筋活络的功效。

昆仑穴有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3]。

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过头、项、背部,根据“上病下取”之理,昆仑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10]。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过腰部及下肢,止于足小趾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昆仑穴可治疗经脉病[10]。

昆仑穴为膀胱经之经穴,属足太阳经,位于外踝后,太溪为肾经之原穴,属足少阴经,位于内踝后,二穴阴阳相合,表里相通,相互配合治疗难产[10]。

昆仑穴配五行属火,应于心,膀胱经经别入于心,心藏神,故可治疗神志病[10]。

昆仑穴与内踝后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相对应,故相互配合以治疗妇科病和踝关节病为主[10]。

昆仑穴有疏风活络作用。以其位于上也,又以其为治头病之总纲也。窃唯百会之称昆仑,喻山之巅。本穴之称昆仑,喻山之麓也。更以本穴之气贯于巅顶,顺势下行犹昆仑之披沥百川也。故能治头痛、喘满及胎衣不下诸症也。揣本穴名义及所治各病,则对本经经气下贯有瀑然之势矣。[6]

4.10 昆仑穴主治病证

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足跟肿痛,外踝疼痛,癫痫,小儿癫痫,下肢麻痹或瘫痪,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坐骨神经痛,眩晕,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等。

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等[3]。

昆仑穴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9]。

昆仑穴主治头痛,目眩,鼻衄;项强,腰痛,足跟肿痛,外踝疼痛;难产;癫痫[8]。

昆仑穴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以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4]。

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坐骨神经痛、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3]。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眩晕;

2.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3. 其它:甲状腺肿大,脚气,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5~0.8寸[8][9][3],也可深刺透太溪[8],局部有酸胀感[8],可向足趾放散[8]。

直刺0.5~1寸[4]。

注意:孕妇禁针[3]。《针灸大成》曰:“妊妇刺之落胎。”

1.直刺0.5~1寸,局部酸胀,;

2.深刺透太溪穴,针感可向足趾放散;

3.向上斜刺2~3寸,局部酸胀,针感扩散至足跟或足趾,治疗甲状腺肿大。

4.11.2 灸法

可灸[3][8][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4.12 昆仑穴的配伍

昆仑配风池、后溪,有清头目安神志的作用,主治头痛,惊痫。

昆仑配风市、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昆仑配大椎、百会、后溪、风池,治头痛[8]。

昆仑配申脉、丘墟、解溪、悬钟,治外踝扭伤[8]。

昆仑配合谷、三阴交、至阴、足三里,治难产[8]。

4.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痉、脊强、头眩痛、脚如结、腨如裂,昆仑主之。疟、多汗、腰痛不可俯仰、目如脱、项如拔,昆仑主之。大风、头多汗、腰尻腹痛、腨跟肿、上齿痛、脊背尻重不欲起、闻食臭、恶闻人音、泄风从头至足,昆仑主之。女子字难,若胞衣不出,昆仑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痫瘛疭。

《针灸大成》:中风转筋拘急,行步无力疼痛,妊娠刺之落胎。

4.14 昆仑穴研究进展 4.14.1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针刺昆仑可使不蠕动及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并产生便意[8]。

4.14.2 对血压的影响

针用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8]。

组织学观察发现,昆仑穴针感感受器主要是环层小体[6]。

4.14.3 对痛阈的影响

用激光照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昆仑”10 min,约10次后肿胀的关节改善,疼痛级别减少,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激光照射对皮肤温度、基础痛阈均无明显影响,激光照射后嘶叫阈有明显提高,说明“昆仑”的即时镇痛效果显著。[8]

4.14.4 治疗坐骨神经痛

用腧穴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97例,用6542注射液10 mL,注入昆仑,将针头刺入0.5~0.8寸深,轻者隔日1次,重者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44例,占45.4%;显效32例,占33%;好转16例,占16.5%;无效5例,占5.1%。总有效率为94.9%。[8]

4.14.5 治疗落枕

针刺昆仑治疗落枕55例,昆仑穴刺入0.3~0.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嘱患者做颈椎旋转活动,每日1次。结果:痊愈50例,占90.9%;好转4例,占7.3%;无效1例,占1.8%。总有效率为98.2%。[8]

4.14.6 治疗足跟痛

用昆仑透太溪治疗足跟痛46例,针刺时使针感传至足跟,同时配用外敷中药法。结果:痊愈18例,显效19例,好转8例,无效1例。[8]

4.14.7 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

在昆仑埋针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27例,昆仑快速进针捻转10~20 min,用胶布固定,并令患者抱膝,医者轻轻地拍打腰部,最后让患者下床活动腰部,留针l~2h。结果:1次治愈18例,占67%;2次治愈7例,占26%;无效2例,占7%。总有效率为93%。[8]

4.14.8 治疗眉棱骨痛

治疗眉棱骨痛16例,以病侧昆仑为主,如当时不见效的则改为健侧昆仑,用1寸毫针针刺,以达针感。病程长者用平补平泻手法,病程短者用泻法。结果:痊愈15例,占98.4%;无效1例,占1.6%。[8]

4.14.9 提高显影率

张智龙的医学贡献

临床善于运用针药并用治疗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面瘫、高血压病、冠心病、癫痫及内科病证,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创立了 “动静针法”、“调神益智针法”、“调理脾胃针法”、“项腹针法”等针法和“通脑灵”、“中风通络八方”、“六藤水陆蛇仙汤”、“调中降糖方”等中药专方。

主要著作:

《针灸穴性临床类编精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

《汉英对照针灸治疗糖尿病》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

《五味斋医话医案》 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主要论文:

1、透穴针法初探[J]中医杂志.1987(1)52—54

2、从东垣针法看李东垣对《内经》的继承和发展[J]天津中医院学报.1988,1:8—11

3、意气热补法治疗坐骨神经痛60例[J]山西中医.1988,4(1):39—40

4、面瘫针刺规律愚见[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8,39(3):17—18

5、支沟穴在临床上的应用[J]山西中医.1988,4(5):47—48

6、对丝竹空穴临床应用的体验[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88,2:30—32

7、治喘经验[J]江西中医药.1989,20(4):7—8

8、肺经经穴主咳之辩[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89,3:36—37

9、平补平泻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206例针灸临床杂志.1989(4):

10、意气针法治疗癫痫35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90,1:30—31

11、意气热补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90,4:23—24

12、刺络放血法治疗肺心病急发期6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0,10(5):11—13

13、浅谈意气针法[J]山西中医.1990,6(2):31—33

14、针灸防治慢性肾病患者激素副反应之规律探讨[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1,2:40—41

15、刘文泉老中医偏针止痛经验[J]中医文献杂志.1991,24(3):34,12

16、“动极者镇止以静”的临床应用体会[J]山西中医.1991,7(4):35—36

17、针刺臂臑穴治疗麦粒肿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1,(6):33—34

18、血海穴活血化瘀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2,12(4):24—27

19、针刺血海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9):518—520

20、支气管哮喘分期针治规律管见[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3,12(1):17,16

21、李毓麟教授治疗中风病经验[J]山西中医.1993,9(增刊):2

22、土耳其针灸医学的概况[J]医药卫生外事.1994,22(1):2—4

23、针刺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得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1994,11(6):14—19

24、“复脑膳”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近远期观察[J]天津中医.1995,12(2):11—13

25、针刺加强药物降低脑卒中颅压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5,15(4):1—3

26、针刺治疗慢性肾炎54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96,13(2):13—15

27、Acupuncture+Medication Versus Medication Alone in Lowering International Pressure in Apoplectic Patients[J]国际临床针灸杂志1996,7(1):17—21

28、景岳动静论在针灸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1996,16(3):49—50

29、Observation on Therepeutic Effects of Blood-Letting Puncture with Cupping in Acute Frigeminal Neuralgia[J]中医杂志(英文版)1997,17(4):272—274

30、雀啄术初探[J]中国针灸.1998,18(8):501—503

31、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ype Ⅱ Diabetes Complicated Cerebral Infarction : A Clinical Study[J]国际临床针灸杂志.1997,8(1):5—12

32、Effects of Middle Jiao-Regulation Acupuncture on NIDDM Patients with Lipody strophy[J]国际临床针灸杂志.1999,10(2):113—117

33、Categorial Identification of Disorders of Spleen and Stomach[J]国际临床针灸杂志1999,10(4):389—391

34、腧穴功能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8(增刊):174—180

35、子午流注法研究现状[J]中华医学创新杂志.2002,3(7):59—60

36、针刺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11):723—724

37、针灸改善胰岛素抵抗[J]糖尿病之友2003,9(1):58—59

38、中风病(2)—中风早期的辩证施治[J]中国针灸.2004,24(6):409

39、浅谈截瘫针刺治疗规律[J]中国针灸.2004,24(10):738

40、针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3):158—160

41、针灸治疗面瘫何时介入最好[J]中国针灸.2005,25(8):555

42、石学敏院士御神思想管窥[J]中国针灸.2005,25(12):867—869

43、通脉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60例临床研究[J]中医脑病杂志.2005,2(3):275—278

44、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2):839—842

45、《素问》“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临床发微[J]中医杂志.2007,48(6):498—499

46、电针支沟穴治疗便秘之气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7):475—478

47、“司外揣内”的意义与临床应用[J]天津中医要大学学报.2007,26(4):176—178

48、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对肾脏保护机制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2):875—880

49、张伯礼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J]天津中医药.2008,25(1):4—5

50、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随机对照2008,28(9):629—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