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药的作用-拮抗剂治疗癫痫
脑血管痉挛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什么联系?
脑血管痉挛即“颅内动脉的持续性收缩状态”。同时在颅脑损伤后可能发生创伤后的脑血管痉挛,其他颅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也可能引起继发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引发脑血管痉挛。
发病时具有以下特性:
1)脑血管痉挛性头晕的特点:头晕呈持续性,也可以呈发作性。
2)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特点:持续性的头痛、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
对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原则应包括病因治疗、预防为主、全程治疗、防治并发症等4个方面。
药物治疗:1)钙拮抗剂;
2)镁剂(硫酸镁,对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碱(**碱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局部应用可高选择性作用于痉挛动脉,缺点为作用时间短暂,对老年患者的血管舒张作用下降)
4)其他药物(如法舒地尔)
目前对其的常用药物有有尼莫地平,盐酸法舒地尔。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原则: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去除病因和防治再出血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一、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
1. 绝对卧床:患者应住院治疗,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或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劳累等)。
2. 镇静止痛:头痛、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药物,避免使用影响呼吸与意识观察的药物。
3. 调控血压:适当调整血压。既往血压正常的患者,SAH后血压升高,控制血压到接近正常水平;既往血压高者,控制血压到接时血压水平。一般收缩压不宜高于150~180mmHg。
4. 抗抽搐:有痫性发作者可给予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安定等。
5. 纠正低血钠:有低血钠时,给予等渗液体,血容量不足时及时补液纠正,避免使用低渗液体。
氯磺丙脲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氯磺丙脲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3.1.2 汉语拼音 3.1.3 英文名 3.2 结构式 3.3 分子式与分子量 3.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3.5 性状 3.5.1 熔点 3.6 鉴别 3.7 检查 3.7.1 堿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3.7.2 有关物质 3.7.3 干燥失重 3.7.4 炽灼残渣 3.7.5 重金属 3.8 含量测定 3.9 类别 3.10 贮藏 3.11 制剂 3.12 版本 4 氯磺丙脲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4.2 英文名称 4.3 氯磺丙脲的别名 4.4 分类 4.5 剂型 4.6 氯磺丙脲的药理作用 4.7 氯磺丙脲的药代动力学 4.8 氯磺丙脲的适应证 4.9 氯磺丙脲的禁忌证 4.10 注意事项 4.11 氯磺丙脲的不良反应 4.12 氯磺丙脲的用法用量 4.13 氯磺丙脲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4 专家点评 附: 1 氯磺丙脲相关药物 * 氯磺丙脲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lǜ huáng bǐng niào
2 英文参考chlorpropamide [朗道汉英字典]
adiaben,diabechlo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氯磺丙脲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氯磺丙脲
3.1.2 汉语拼音Lühuangbingniao
3.1.3 英文名
Chlorpropamide
3.2 结构式 3.3 分子式与分子量C10H13ClN2O3S? 276.74
3.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本品为N[(丙氨基)羰基]4氯苯磺酰胺。按干燥品计算,含C10H13ClN2O3S不得少于99.0%。
3.5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味略苦。
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水中不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
3.5.1 熔点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为125~130℃。
3.6 鉴别(1)取本品约0.1g,加50% (g/g)硫酸8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加20%氢氧化钠溶液使成堿性,加热,即发生氨臭。
(2)取本品约0.1g与无水碳酸钠1g混合后,加热至暗红色,继续加热10分钟,放冷,加水溶解,滤过,滤液加硝酸使成酸性,加硝酸银试液1ml,即生成白色沉淀。
(3)取本品,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2.4mg的溶液,取1.0ml,用0.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200ml,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测定,在23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4)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508图)一致。
3.7 检查 3.7.1 堿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钠试液5ml溶解后,加水20ml,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B)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1号标准比色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3.7.2 有关物质取本品,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7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二氢铵溶液(取磷酸二氢铵1.725g,加水300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3.50±0.05)-乙腈(375:625)为流动相,调节流速使氯磺丙脲峰的保留时间约为9分钟,检测波长为200nm。取本品约7.5mg,加流动相100ml,振摇溶解后,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达到满量程,色谱图中氯磺丙脲峰与降解产物峰(相对保留时间约为0.8)的分离度应大于6.0。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5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5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相对保留时间为0.67~0.74的杂质峰(1,3二丙基脲),其峰面积乘以3.9后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3倍(0.3%):如有相对保留时间为0.76~0.81的杂质峰(4氯苯磺酰胺),其峰面积乘以0.86后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3倍(0.3%);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3倍(0.3%),各杂质峰面积(已知杂质峰面积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02倍的色谱峰可忽略不计。
3.7.3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80℃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3.7.4 炽灼残渣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3.7.5 重金属取本品0.5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三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3.8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6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7.67mg的C10H13ClN2O3S。
3.9 类别降血糖药。
3.10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3.11 制剂氯磺丙脲片
3.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氯磺丙脲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氯磺丙脲
4.2 英文名称Chlorpropamide
4.3 氯磺丙脲的别名对氯苯磺酰丙脲;特泌胰;氯苯磺酰丙脲;氯磺碘丙脲;特必胰;Chlronase;Diabetoral;Diabinese
4.4 分类内分泌系统药物 > 糖尿病及胰岛疾病用药物
4.5 剂型片剂:每片0.1g,0.25g。
4.6 氯磺丙脲的药理作用氯磺丙脲为第1代口服长效磺脲类降糖药。主要通过 *** 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并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而起作用。作用强而持久,降血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强7~8倍。
4.7 氯磺丙脲的药代动力学氯磺丙脲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口服每次后1h即可从血浆中检出,血浆药物达峰时间为2~4h。正常人服用氯磺丙脲在1h内出现降血糖作用,3~6h内作用最大,并持续至少24h。氯磺丙脲在人体内肝脏发生代谢(80%),以原形药物及羟基化或水解代谢物随尿液中排泄,血浆半衰期约30~36h。服用1次后80%~90%于96h内随尿液排泄。某些研究结果提示其疗效增加可能系排泄较慢、无明显失活所致,但长期给予治疗剂量并不引起血中过度蓄积,因为在治疗初始后5~7天内吸收与排泄率达到稳定。氯磺丙脲在母乳中能检测到。
4.8 氯磺丙脲的适应证用于单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效果不很好的轻、中型、稳定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饮食疗法的辅助疗法降低血糖。可与胰岛素或双胍类降糖药合用,疗效比单用好。对其他磺酰脲类无反应或已不再敏感的某些患者,用氯磺丙脲可能有效。
4.9 氯磺丙脲的禁忌证对磺胺类药物或氯磺丙脲过敏者禁用。伴有或不伴有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酮症酸中毒及胰岛素依赖性(幼年型)糖尿患者、肝功能减退、血液病及血小板减少者禁用。孕妇禁用。
4.10 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慎用。
4.11 氯磺丙脲的不良反应1.罕见伴有昏迷、癫痫发作或其他神经系统损伤的严重低血糖反应,若发生应立即住院。
2.胃肠道反应:罕见胆汁淤积性黄疸,出现时应停药。胃肠道障碍是最常见的反应,包括恶心(<5%),腹泻、呕吐、食欲缺乏及饥饿(<2%)及其他胃肠道反应(<1%)。
3.皮肤反应:瘙痒(<3%),皮肤的其他变态反应(<1%)包括荨麻疹、斑丘疹,如皮肤反应持续则停药。也见报道皮疹可发展成多形性红斑及剥脱性皮炎。
4.血液反应:磺酰脲类可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各类血细胞均减少。此外,罕见肝卟啉症与戒酒硫样反应。
4.12 氯磺丙脲的用法用量初始剂量每次0.25g,老年人每次0.1~0.125g,每天1次,餐前0.5~1h服用。连续5~7天,每3~5天增减1次,增减量范围为50~125mg。维持量为每天0.25g,老年人每天0.1~0.125g。口服其他降血糖药改服氯磺丙脲时,改服前一晚停用其他药,次日早晨改用氯磺丙脲。
4.13 药物相互作用可增强磺酰脲类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以及与蛋白高度结合的其他药物、水杨酸盐类、磺胺类、氯霉素、香豆素类、单胺氧化化酶抑制药和β受体拮抗剂。与氯磺丙脲合用有产生高血糖症倾向的药物有噻嗪类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苯噻嗪类、甲状腺制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苯妥英钠、烟酸、拟交感神经药、钙拮抗剂及异烟肼。雌激素类药物可降低氯磺丙脲的作用。
4.14 专家点评由于氯磺丙脲为长效制剂,药物易蓄积,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不易掌握剂量,所以以治疗糖尿病时不作为首选,主要用于尿崩症的治疗,但在治疗尿崩症时应注意监测血糖。
氯磺丙脲相关药物 卡马西平片抗抑郁药合用。4.中枢性部分性尿崩症,可单用或氯磺丙脲或氯贝丁酯等合用。5.对某些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
卡马西平胶囊抗抑郁药合用。4.中枢性部分性尿崩症,可单用或氯磺丙脲或氯贝丁酯等合用。5.对某些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
卡马西平片抑郁药合用。(4)中枢性部分性尿崩症,可单用或氯磺丙脲或氯贝丁酯等合用。(5)对某些精神疾病包括精神...
氯磺丙脲片药品名称通用名:氯磺丙脲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ChlorpropamideTablets汉语...
卡马西平胶囊左洛复的注意事项
警告: 临床症状的恶化和自杀风险 患有抑郁症的成年和儿童患者,无论是否服用抗抑郁药物,他们的抑郁症都有可能恶化,并有可能出现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以及行为异常变化,这种风险一直会持续到病情发生明显缓解时为止。已知抑郁和某些精神障碍与自杀风险有关,并且这些精神障碍本身为自杀的最强的预兆。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有这些的担忧:在某些患者治疗早期,抗抑郁药物可能对诱导抑郁症状恶化、以及产生自杀意念、行为中起着作用。抗抑郁药物(包括SSRIs 和其他)短期安慰剂对照研究汇总分析显示,在患有抑郁症(MMD)和其他精神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和青年(18-24 岁)中,与安慰剂相比,抗抑郁药物增加了产生自杀想法和实施自杀行为(自杀意念、行为)的风险;在短期的临床试验没有显示,在年龄大于24 岁的成年人中,与安慰剂相比,使用抗抑郁药物会增加自杀意念、行为的风险;在年龄65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使用抗抑郁药物后,自杀意念、行为的风险有所降低。 在患有抑郁症、强迫症(OCD)或其他精神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进行的安慰剂对照试验(共计24 项短期临床试验,9 种抗抑郁药物,包括4400 例患者)和在患有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成年患者中进行的安慰剂对照试验(共计295 项短期临床试验(中位持续时间为2 个月),11种抗抑郁药物,愈77000 例患者],各种药物引起的自杀意念、行为的风险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大部分的药物研究显现较年轻患者自杀风险增加的趋势。在各个不同的适应症中,自杀意念、行为的绝对风险不同,在抑郁症中的绝对风险最高。虽然在各个适应症中的绝对风险有所不同(药物和安慰剂相比),但是,在不同适应症的年龄层中风险相对稳定。表1 提供了风险差异(每1000 名患者中药物和安慰剂治疗产生的自杀意念、行为风险差异的例数)。 在儿童临床试验中没有自杀事件发生。在成人临床试验中有自杀事件的发生,但是发生的数量不足以对药物在自杀中的影响做出结论。 自杀意念、行为的风险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如几个月后)是否会延续尚不可知。但是,从在成年抑郁症患者中进行的安慰剂对照的维持治疗临床试验的证据充分显示,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延缓抑郁症的复发。 无论治疗哪种适应症,对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所有患者,都应当适当监查和密切观察其临床症状恶化、自杀倾向以及行为变化异常情况,尤其在药物最初治疗的数月内,以及增加或减少剂量的时候。 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患有抑郁症、其他精神病性或非精神病性障碍的成年和儿童患者时,可以出现以下症状:焦虑、激越、惊恐发作、失眠、易怒、敌意、攻击性、冲动、静坐不能(精神运动性不安)以及轻症躁狂和躁狂。虽然尚未建立这些症状的出现与抑郁症的恶化和/或自杀冲动的产生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注意到了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是产生自杀倾向的先兆。 当患者的抑郁症状持续恶化,出现自杀倾向,或出现可能是抑郁症状恶化或自杀倾向的先兆症状时,应当仔细考虑包括可能中止药物治疗在内的治疗方案调整。如果这些症状是严重的、突发的、或与患者当前症状不符合时更应如此。 如果决定中止治疗,剂量应当尽快递减,但需意识到突然停药可能会引起某些症状(参见停止舍曲林治疗中的风险描述)。 用抗抑郁药治疗患有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病性或非精神病性障碍的儿童患者时,应当提醒家属以及看护者有必要监查患者是否出现激动、易怒、行为异常变化、其他以上提及的症状以及出现自杀倾向的情况,一旦出现,立即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汇报这些症状。家属以及看护者应当每日对患者进行以上监查。使用舍曲林时,处方应当从最小剂量开始,并配合良好的患者管理,以减少过量用药的危险。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筛查: 抑郁发作可能是双向情感障碍的初期表现。一般认为(虽然未通过对照试验明确),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这类发作可能增加具有双相情感障碍危险患者的混合型/躁狂发作的可能性。尚不明确以上提及的症状是否意味着可能出现这种转变。然而,在用抗抑郁药物开始治疗之前,应当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充分的筛查,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危险;该筛查应当包括自杀家族史,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家族史在内的详细精神病史。应当注意舍曲林未经批准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潜在的相互作用: 已有左洛复(盐酸舍曲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有时甚至是致命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MAOI 包括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可逆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药物,如利奈唑胺(一种抗生素,为可逆的非选择性MAOI)和亚甲蓝。这些不良反应包括高热、强直、肌痉挛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精神状态的改变(包括极度的激越,逐渐进展为谵妄和昏迷)。在最近停用SSRI 治疗并开始给予MAOI 治疗的患者中也有出现上述反应的报道。有些患者的表现类似于精神抑制药恶性综合征。此外,有限的SSRIs 和MAOIs 联合用药的动物实验数据提示,这些药物在升高血压、诱发兴奋性行为方面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应用MAOI 治疗的患者或停止MAOI 治疗14 天内的患者不能应用舍曲林。同样,在开始给予MAOI 治疗前,至少停用舍曲林14 天。 5-羟色胺综合征或精神抑制药恶性综合征(NMS)样反应: 有报告显示,在单独应用SNRIs 和 SSRIs,包括舍曲林,特别是在与5-羟色胺能药物(包括曲普坦类药物和)、损害5-羟色胺代谢的药物(包括MAOIs)、安定药或其他多巴胺拮抗剂合用时,可出现潜在危及生命的5-羟色胺综合征或精神抑制药恶性综合征(NMS)样反应。 5-羟色胺综合征可能包括精神状态的改变(例如,激动、幻觉、昏迷)、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例如,心动过速、血压变化、过高热)、神经肌肉系统失调(例如,反射亢进、动作失调)和/或胃肠道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泻)。最严重的5-羟色胺综合征与精神抑制药恶性综合征的表现相似,包括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不稳定可能伴有生命体征的快速波动,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应对5-羟色胺综合征或精神抑制药恶性综合征样体征和症状进行监测。 应注意并尽量避免左洛复与其他能够增强5-羟色胺神经传导的药物合用,因为左洛复与这些药物可能存在药效学相互作用,如:色氨酸、芬氟拉明、、5-HT激动剂或圣约翰草 (贯叶连翘)。 禁止舍曲林与MAOIs 合用治疗抑郁症(见禁忌和注意事项]-警告,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潜在的相互作用)。 如果临床上有合理需要,要联合使用舍曲林和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曲普坦),建议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尤其在治疗初期和增加剂量时(见药物相互作用)。 不推荐合并使用舍曲林和5-羟色胺前体物质(如:色胺酸)。舍曲林与任何5-羟色胺能或抗多巴胺能药物,包括安定药合用时,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事件必须立即停药,并开始对症支持治疗。 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 已有接受 SSRIs(包括左洛复)治疗的患者新发糖尿病的病例报告。也有报告伴/不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血糖控制欠佳,包括高血糖和低血糖。因此应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血糖波动的症状和体征。应密切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因其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 实验室检查 有报告显示患者服用舍曲林后尿免疫测定筛查实验出现苯二氮卓类药物假阳性的结果。这是由于该筛查实验缺乏特异性。停用舍曲林后数天内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气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等验证性检查可区分苯二氮卓类药物和舍曲林。 闭角型青光眼 包括舍曲林在内的SSRIs 类药物,可能影响瞳孔大小,造成瞳孔扩大。该散瞳作用可能引起房角狭窄,导致眼内压升高和闭角型青光眼,尤其对于用药前具有这种倾向的患者。因 此,患有闭角型青光眼或者有青光眼病史的患者,应慎用舍曲林。 一般注意事项 1.引起躁狂/轻躁狂 – 在上市前的试验中,接受舍曲林治疗的病人约0.4%出现轻躁狂或躁狂。 2.体重下降 – 一些患者应用本品时,可能出现显著体重下降。但平均而言,在临床对照试验中,与安慰剂比较,应用舍曲林后仅出现轻微的1 或2 磅的体重下降。罕见患者因体重下降而停药。 3.痫性发作 – 本品尚未在癫痫患者中进行评估。本品上市前临床试验中排除了这些患者。应用本品治疗约3000 例的抑郁症患者中,未发现痫性发作者。然而,在约1800 名(有220 名患者[18 岁)接受舍曲林治疗的强迫症患者中,有4 人(约0.2%)出现痫性发作,其中3 例患者为青少年,2 例患有癫痫,1 例患者有癫痫家族史,所有这4 例患者都没有接受抗惊厥药物治疗。 因此,癫痫患者应慎用舍曲林。 4.停用舍曲林治疗 舍曲林和其它 SSRIs 和SNRIs(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上市后,有停药时发生不良事件的自发性报告,尤其是在突然停药时,包括下列症状:情绪烦躁、易激惹、激越、头晕、感觉障碍[如感觉异常(如电击样感觉)]、焦虑、意识模糊、头痛、昏睡、情绪不稳定、失眠和轻躁狂。尽管这些事件一般为自限性,但曾有严重停药症状的报告。 当停用本品时,应监测这些症状。如果可能,推荐逐渐减量而非突然停药。若减量或停药后出现无法耐受的症状,可考虑恢复先前的剂量。随后,医生可以继续减量,但应采用更慢的减量速度(见用法用量)。 5.异常出血 SSRIs(包括舍曲林)和SNRIs 可能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如果合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华法林和其它抗凝药可能会增加该风险。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试验(病例对照和队列设计)显示,服用影响5-羟色胺再摄取的药物后可出现胃肠道出血事件。与使用SSRIs和SNRIs 有关的出血事件包括瘀斑、血肿、鼻衄、瘀点,以及可危及生命的出血。 应警告患者,舍曲林与NSAIDs、阿司匹林或其它可影响凝血的药物合用存在出血风险。 6.微弱的促尿酸排泄作用 – 应用本品后可出现血清尿酸下降(平均约下降7%)。该微弱的促尿酸排泄作用的临床意义未知。 7.有伴发疾病患者的应用 – 本品在伴发某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有限。患有影响代谢或血液动力学疾病或状况的患者,应慎用本品。 本品上市前临床试验排除了近期出现心肌梗或不稳定性心脏疾病的患者。但在双盲临床试验中,对服用本品的774 例患者进行了心电图(ECG)评估,显示应用本品不伴显著ECG 异常。 上市后一项安慰剂对照灵活剂量(舍曲林剂量范围50~200 mg/日,平均剂量89 mg/日)试验,对372 例符合DSM-IV 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这些患者近期因心肌梗(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而住院。除其它排除标准外,该试验还排除了下列患者:未控制的高血压、需要心脏手术、过去3 个月内接受过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重度或有症状的心动过缓、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绞痛、具有临床意义的肾功能损害(肌酐] 2.5 mg/dl),和具有临床意义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在急性恢复期(MI 后30 天内,或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后)即开始应用本品。 第16 周时与安慰剂比较,在下列终点的差异无显著性:左心室射血分数、所有心血管事件(心绞痛、胸痛、水肿、心悸、晕厥、体位性头晕、充血性心力衰竭(CHF)、MI、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血压变化)和涉及亡或需要住院的严重心血管事件(MI、CHF、中风或心绞痛)。 肝功能损害患者:舍曲林在肝脏充分代谢。在慢性轻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中,舍曲林的清除率降低,导致AUC 和Cmax 升高、清除半衰期延长。舍曲林对中、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的影响尚未评估。伴发肝脏疾病的患者须慎用舍曲林。若肝功能损伤患者服用本品,应减低服药剂量或给药频率(见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肾功能损害患者:舍曲林代谢充分,只有少量本品以原型从尿中排出。1 项临床试验比较了健康志愿者和轻至重度(需要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损伤患者,显示肾脏疾病不影响舍曲林的药代动力学和蛋白结合作用。基于该药代动力学结果,肾功能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见临床药理学)。 8.对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 对照试验中,本品无镇静作用,亦不影响精神运动功能。虽然实验室数据显示舍曲林对正常受试者的复杂精神运动性活动无损伤。但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可能会对某些个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告知患者,在了解如何使用舍曲林之前,应谨慎从事需要保持警觉的活动,如驾车或操作机械。 9.低钠血症 在应用SSRIs(包括舍曲林)或SNRIs(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时可能出现低钠血症。在许多病例中,低钠血症是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SIADH)的结果。已有血清钠离子水平低于110mmol/L 的病例报道。老年患者、服用利尿剂的患者或其它原因血容量减低的患者在应用SSRIs 及SNRIs 时发生低钠血症的风险可能更大(见老年用药)。出现有症状的低钠血症后应考虑停用舍曲林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低钠血症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损伤、意识模糊,无力和平衡障碍(可能导致摔倒)。更严重和/或急性的低钠血症的症状及体征包括幻觉、晕厥、痫性发作、昏迷、呼吸停止及亡。 10.血小板功能 - 服用本品患者中,罕见血小板功能改变和/或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的报告。尽管曾有几例服用本品后出现异常出血或紫癜的报告,但不清楚是否由本品所致。 11.药物滥用和依赖 躯体和心理依赖: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比较了舍曲林、和d-安非他明引起的滥用倾向。本品未产生提示滥用可能的阳性主观效应,如欣快和喜欢服用药物,而这些症状均可见于其它两种药物。本品上市前临床经验中,没有发现任何停药综合征倾向,也没有发现觅药行为。本品动物试验中,没有发现潜在的刺激物或巴比妥样()滥用。不过,如同所有其它CNS 活物,医生应仔细对患者进行药物滥用史评估,并对此类患者进行严格随访,观察他们是否有舍曲林的误用或滥用迹象(如耐受形成、剂量提高、觅药行为)。 12. 骨折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应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RIs)包括舍曲林治疗的患者骨折风险增加。但导致骨折风险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思瑞康片的基本信息
思瑞康片(富马酸喹硫平片)
化学成份: 富马酸喹硫平的化学名称为:11-4-[2-(2-羟乙氧基)乙基-1-哌嗪基]二苯骈(b,f)(1,4)硫氮杂富马酸盐(2:1),其分子式:(C21H25N3O2S)2·C4H4O4,分子量:883.08。
用法用量
口服,1日2次,饭前或饭后服用。
成人: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初期的日总剂量为:第1日50mg,第2日100mg,第3日200mg,第4日300mg。
从第4日以后,将剂量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每日300-450mg。可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和耐受性将剂量调整为每日150-750mg。
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当用作单一治疗或情绪稳定剂的辅助治疗时,治疗初期的日总剂量为第一日100毫克,第二日200毫克,第三日300毫克,第四日400毫克。到第六日可进一步将剂量调至每日800毫克,但每日剂量增加幅度不得超过200毫克。
可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和耐受性将剂量调整为每日200-800毫克,常用有效剂量范围为每日400-800毫克。
老年患者: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一样,本品慎用于老年患者,尤其在开始用药时。老年患者的起始剂量应为每日25mg。随后每日以25-50mg的幅度增至有效剂量,但有效剂量可能较一般年轻患者低。
肾脏和肝脏损害患者:口服喹硫平后的清除率在肾脏和肝脏损害的患者中下降约25%。喹硫平在肝脏中代谢广泛,因此应慎用于肝脏损害的患者。
对肾脏或肝脏损害的患者,本品的起始剂量应为每日25mg。随后每日以25-50mg的幅度增至有效剂量。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喹硫平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拮抗剂。在脑中,喹硫平对5-羟色胺(5-HT2)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且大于对脑中多巴胺D1和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喹硫平对组胺H1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同样有高亲和力,对肾上腺素能α2受体亲和力低,但对胆碱能毒蕈碱样受体或苯二氮受体基本没有亲和力。喹硫平对抗精神病药物活性测定如条件回避反射呈阳性结果。
药效学作用:动物试验结果所预测的EPS发生的可能性显示:有效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喹硫平剂量只导致轻微的强直症;喹硫平选择性地减少中脑边缘系统A10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放电而对与运动功能有关的黑质纹状体A9神经元作用较弱;对神经阻滞剂过敏的猴子,喹硫平只显示出轻微的导致肌张力障碍的作用。
临床疗效:3项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包括1项喹硫平剂量为每日75-750mg的试验显示,喹硫平所致EPS发生率与安慰剂组EPS发生率或合用抗胆碱能药物EPS发生率无差异。
在4个对照临床试验中,评估了本品(最高用药剂量至800mg)分别作为单一治疗和辅助锂剂或丙戊酸半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情况,本品和安慰剂对照组在EPS的发生率和联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方面没有差别。
喹硫平不产生持久的催乳素升高现象。在一项多种固定剂量临床试验的结果中表明,不同喹硫平剂量组所出现的催乳素水平变化没有差异,与安慰剂组之间也无差异。
临床试验显示,喹硫平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一项与氯丙嗪,两项与氟哌啶醇对照的试验显示,喹硫平的短期疗效与对照药物相当。
临床试验显示,本品无论作为单一治疗还是作为辅助治疗,在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躁狂症状上都是有效的。对于有效者其最后一周的平均中位剂量约为600mg,有效者中约85%的剂量范围在每日400-800mg。
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研究:喹硫平的急性毒性很低,给小鼠和大鼠口服(500mg/kg)或腹腔注射(100mg/kg)后,出现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包括活性减少,上睑下垂,翻正反射丧失,流涎以及抽搐。
重复给药毒性研究:给大鼠、狗和猴子重复使用喹硫平,可见预期的抗精神病药物样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如低剂量时镇静、高剂量时震颤、抽搐或虚弱)。
由喹硫平或其代谢产物对多巴胺D2受体的拮抗作用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在不同种系的动物中各不相同,但在大鼠最突出,在12个月的连续研究中发现了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效应,包括乳腺增生,垂体重量增加,子宫重量下降和雌性发育加快。
与肝酶诱导相一致的对肝脏的可逆性形态学和功能影响见之于小鼠、大鼠和猴子。
甲状腺细胞增生和相应的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见之于大鼠和猴子。
几种组织,尤其是甲状腺的色素沉着并不伴发任何形态学或功能上的影响。
在狗身上曾发生一过性心率增加,但不伴随对血压的影响。
在每日100mg/kg给狗服用6个月后,发现有后三角性白内障,这与抑制了晶状体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相一致。在剂量达到每日225mg/kg给予猕猴或啮齿类动物均未发现白内障。在人类的临床研究监测中未发现有与药物有关的角膜浑浊。
所有的毒性研究中均未发现有中性粒细胞下降或粒细胞缺乏症。
致癌研究:在大鼠研究(每日剂量0,20,75,250mg/kg)中发现,雌性大鼠各个剂量组乳腺癌的发生率有所增加,继之以长期的高催乳素血症。
在雄性大鼠(250mg/kg/日)和小鼠(250和750mg/kg/日),甲状腺泡细胞良性腺瘤样变的发病率增加,这与已知的啮齿类动物所特定的由于肝脏对甲状腺素的清除率增高结果相一致。
生殖研究:与催乳素水平增高有关的效应(雄性的生殖能力有轻微的下降及假性妊娠、发情期延长,交尾前间期延长和受孕机率下降)可见于大鼠,但这与人类并没有直接相关的意义,因为不同种系之间生殖过程的激素控制是不同的。
喹硫平无致畸作用。
致突变研究:遗传毒理研究显示,喹硫平无致突变及致断裂作用。
药代动力学
喹硫平口服后吸收良好,代谢完全,人类血浆中主要的代谢产物不具有明显的药理学活性。
进食对喹硫平的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影响,喹硫平的消除半衰期大约为7小时。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3%。
临床试验证实,每日2次给药时喹硫平是有效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研究资料进一步证实,该药对5-HT2和D2受体的占位作用在给药后可持续12小时。
喹硫平的药代动力学是线性的,无性别差别。
老年人喹硫平的平均清除率较18-65岁成年人低30-50%。
严重肾损害(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1.73m2)和肝损害(稳定性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喹硫平的平均血浆清除率可下降约25%,但个体清除率值都在正常人群范围之内。
喹硫平代谢较完全,服用放射性标记的喹硫平后尿或粪便中原形化合物仅占未改变的药物相关物质的5%以下。大约73%的放射活性物从尿中排出,21%从粪便中排出。
离体研究证实喹硫平的主要代谢酶为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CYP3A4。
在1项多剂量临床试验中,评价了健康志愿者在酮康唑治疗前或治疗期间,服用喹硫平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合用酮康唑导致喹硫平平均Cmax和AUC分别增加235%和522%,相应的平均口服清除率减少84%。喹硫平的平均半衰期从2.6小时增加至6.8小时,但平均tmax未改变。
喹硫平及其几种代谢产物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1A2,2C9,2C19,2D6和3A4的弱抑制剂,但只在高于300-450mg/日的人类有效剂量范围的10-50倍的浓度时才出现。根据这些离体研究结果,喹硫平与其它药物合用时不易导致具有临床意义的与细胞色素P450酶相关的药物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
心血管疾病:本品应慎用于已知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或其它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
本品可能会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尤其是在最初的加药期;在老年患者中上述现象较年轻患者多见。
在临床试验中,使用喹硫平不伴发持久性QTC间期的延长。但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一样,如果将喹硫平与其它已知会延长QTC间期的药物合用时应当谨慎,尤其是用于老年患者时。
癫痫: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服用本品的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无区别。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一样,当用于治疗有癫痫病史的患者时应予以注意。
迟发性运动障碍: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一样,长期服用本品治疗也有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应考虑减少本品剂量或停用。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会伴发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高热、精神状态改变、肌肉强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肌磷酸激酶活性增加。若出现此种情况,应停用本品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急性撤药反应:在突然停用高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后,非常罕见有急性撤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及失眠)的报告;可能还会出现精神病症状复发,同时还有报告出现非自主运动障碍(如静坐不能,张力障碍和运动障碍)。因此,建议逐步撤药。
对驾驶和操作机器的影响:由于本品可能会导致困倦。因此对操作危险机器包括驾驶车辆的患者应予提醒。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