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护理专业身体条件要求怎么样?有哪些条件?

兰州到哪治疗癫痫-兰州治癫医院哪家好

护理专业对学生的身体条件没有过多的要求。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的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系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护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技术操作、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扩展资料:

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

1、国内方向: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

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

2、国际方向: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

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

在澳大利亚,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大利亚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百度百科-护理专业

百度百科-护理学专业

乙脑问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iphalitits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率较高。

乙脑于1935年在日本发现,故又称为日本乙型脑炎。在我国1940年从脑炎亡病人的脑组织中分离出乙脑病毒,证实本病存在。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呈球型,直径20~30nm,核心含单股RNA,有衣壳。在脂蛋白囊膜表面有血凝素刺突,能凝集鸡、鹅、羊等动物红细胞。抗原性稳定,但近年有报告以具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15株国内的乙脑病毒时,可将其分为4个抗原组。人和动物感染本病毒后,均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

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强,用冰冻干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①传染源: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子(三带稀库蚊等)叮咬传播,台湾螺线也可传播本病。

3人群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多见,反复多次隐性感染或病后有较高免疫力。

④流行特征: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80%~90%病例集中于7、8、9月份。老少均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

(一)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主要传染者是家畜、家禽。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由于它对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而且每年因屠宰而种群更新快。因此,自然界总保持着大量的易感猪,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

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因此除作为传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此外蝙蝠也可作为储存宿主。

(二)传播途径 本病系经过蚊虫叮蛟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者为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此外,从福建、广东的蠛蠓中,云南和四川的中,已分离到乙脑病毒,故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数人通过临床上难以辨别的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但因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近来报道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流行特征]

乙脑仅分布在亚洲。在我国疫区分布在兰州---长春连线以南的广大的地区内,仅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地未见本病报告。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但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流行季节略有上下,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为7~8月,而东北地区则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和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

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当人体被带病毒的蚊虫叮蛟后,病毒即进入血循环中。发病与否,一方面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与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及防御机能。当人体抗体病能力强时,病毒即被消灭。如人体抵抗力降低,而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时,病毒经血循环可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不同的神经细胞对病毒感受不同,以及脑组织在高度炎症时引起的缺氧、缺血、营养障碍等,造成中枢病变部位不平衡,如脑膜病变较轻,脑实质病变较重;间脑、中脑病变重,脊髓病变轻。注射百日咳菌苗或患脑囊虫病者乙脑发病率明显高,可能系血脑屏障被破坏之故。

病变广泛存在于大脑及脊髓,但主要位于脑部,且一般以间脑、中脑等处病变为著。肉眼观察可见软脑膜大小血管高度扩张与充血,脑的切面上可见灰质与白质中的血管高度充血、水肿,有时见粟粒或米粒大小的软化坏灶。显微镜下可见:

血管病变 脑内血管扩张、充血、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脱落。血管周围环状出血,重者有小动脉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沉着。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可形成“血管套”。

神经细胞变性、肿胀与坏 神经细胞变性,胞核溶解,细胞浆虎斑消失,重者呈大小不等点、片状神经细胞溶解坏形成软化灶。坏细胞周围常有小胶质细胞围绕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脑实质肿胀。软化灶形成后可发生钙化或形成空洞。

胶质细胞增生 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增生,呈弥漫性或灶性分存在血管旁或坏崩解的神经细胞附近。

由于以上病变的程度及分布各不相同,故在临床上神经症状表现极不一致。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左右。整个病程分为三期:

①初期:病程第1~3天,有高热、呕吐、头痛、嗜睡;

②极期:病程第4~10天,头痛加剧,自好睡、昏睡至昏迷,惊厥或抽痉,肢体瘫痪或假直,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深度皆迷病人可发生呼吸衰竭。颅内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期持续10天左右;

③恢复期:多数病人体温下降,神志逐渐清醒,语言功能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少数人留有失语、瘫痪、智力障碍等,经治疗在半年内恢复,半年后仍遗留上述症状称之为后遗症。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病毒初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再释放入血,多数人在感染后并不出现症状,但血液中抗体可升高 ,称之隐性感染。部分人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患者,病毒通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脑炎症状。典型患者的病程可分四个阶段:

(一)初热期 病程第1~3天,体温在1~2日内升高到38~39℃,伴头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恶心、呕吐。小儿可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

(二)极期 病程第4~10天,进入极期后,突出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状及脑部损害症状。

1.高热 是乙脑必有的表现。体温高达39~40℃以上。轻者持续3~5天,一般7~10天,重者可达数周。热度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 大多数人在起病后1~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嗜睡常为乙脑早期特异性的表现。一般在7~10天左右恢复正常,重者持续1月以上。

3.惊厥或抽搐 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由于脑部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可表现轻度的手、足、面部抽搐或惊厥,也可为全身性阵发性抽搐或全身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4.呼吸衰竭 是乙脑最为严重的症状,也是重要的亡原因。主要是中枢性的呼吸衰竭,可由呼吸中枢损害、脑水肿、脑疝、低钠性脑病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整、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氏呼吸以至呼吸停止。

中枢性呼吸衰竭可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同时存在。外周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动度减弱、发绀,但节律始终整齐。

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乙脑急性期的三联症,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5.脑膜刺激征 较大儿童及成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婴儿多无此表现,但常有前囱隆起。

6.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若锥体束受损,常出现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少数人可呈软瘫。小脑及动眼神经受累时,可发生眼球震颤、瞳孔扩或可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等;植物神经受损常有尿潴留、大小便失禁;浅反身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

7.其他 部分乙脑患者可发生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博细速。偶有消化道出血。

多数病人在本期末体温下降,病情改善,进入恢复期。少数病人因严重并发症或脑部损害重而于本期。

(三)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转为清醒,有的患者有一短期精神“呆滞阶段”,以后言语、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病人恢复较慢,需1~3个月以上。个别重症病人表现为低热、多汗、失语、瘫痪等。但经积极治疗,常可在6个月内恢复。

(四)后遗症期 虽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称为后遗症。发生率约5~20%。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如继续积极治疗,仍可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根据病情轻重,乙脑可分为4型:

1.轻型 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多在一周内恢复,无恢复期症状。

2.中型 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偶有抽搐。体温常在40℃左右,病程约为10天,多无恢复期症状。

3.重型 神志昏迷,体温在40℃以上,有反射或持续性抽搐。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强阳性,常有定位病变。可出现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周以上,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部分病人可有后遗症。

4.暴发型 少见。起病急骤,有高热或超高热,1~2天后迅速出现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如不积极抢救,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

乙脑临床症状以轻型和普通型居多,约占总病例数的三分之二。流行初期重型多见,流行后期轻型多见。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乙脑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7~9三个月内。起病前1~3周内,在流行地区有蚊虫叮咬史。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大多近期内无乙脑疫苗接种史。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且在2~3天内逐渐加重;早期常无明显体征,2~3天后常见脑膜刺激征,幼儿出现前囱膨隆;查体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等。重症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吞咽困难及呼吸衰竭等表现;小儿常见凝视与惊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30×109/L,中粒细胞增至80%以上,核左移,嗜酸粒细胞可减少。

2.脑脊液检查 外观澄清或微混,白细胞计数增加,多数在0.05~0.5×109/L之间,个别病人可达1×109/L以上,或始终正常;在病初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以后逐渐以淋巴细胞为多。蛋白稍增加,糖定量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IgM明显升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则IgA、IgG升高显著,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在后期时IgG可有升高。

3.血清学检查

(1)血凝抑制试验 可测定IgM抗体及IgG抗体,敏感性高,方法简便快速,但试验要求严格,偶见假阳性反应。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100为可疑,1:320可作诊断、1:640可确诊。

(2)二巯基乙醇(2ME)耐性试验 检测IgM抗体,患者血清标本在2ME处理前、后分别作血凝抑制试验,如处理后血凝抑制抗体效价下降1/2~3/4,表示特异性IgM已被2ME裂解,即为试验阳性。本法可在起病第4~8天即呈阳性,且由于单份血清即有辅助价值,故可对乙脑进行早期诊断。

(3)补体结合试验 特异性较高,但其阳性大都出现在第4~7周,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的增长即可诊断。若仅单份血清,1:2为可疑,1:4以上有助诊断。

(4)中和试验 病后一周血中出现中和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早期为IgM,后期为IgG。此法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抗体持续终生。一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5)免疫荧光试验 发病初1~2天的血液或发热第2~4天的脑脊液及发热全程的脑室内的脑脊液,均可采用本法检测乙脑病毒抗原,方法快速,阳性率高,有早期诊断价值。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般用于测定血清中的乙脑抗体,比较灵敏、特异。

4.病毒分离 病初可取血清或脑脊液接种乳鼠以分离病毒,但阳性率较低。通常仅于后尸检或以延髓穿刺取脑组织制成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乳鼠脑内,传代后作鉴定,可作回顾性诊断。

[鉴别诊断]

(一)中毒型菌痢 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但本病早期即有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与乙脑相区别。

(二)化脓性脑膜炎 症状类似乙脑,但冬春季节多见,病情发展较速,重者病后1~2天内即可进入昏迷。流脑早期即可见瘀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链球菌脑膜炎以及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幼儿,常先有或同时伴有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或皮肤化脓病灶,而乙脑则无原发病灶。必要时可查脑脊液鉴别。

(三)结核性脑膜炎 少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病急,早期脑脊液含量可不低,在乙脑流行季节易误诊,但结脑病程长,有结核病灶或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大多阳性。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可增加;放置后脑脊液出现薄膜,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

(四)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柯萨奇及埃可病毒等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这类病人脑脊液白细胞可在0.05~0.5×109/L之间,但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部分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可先出现脑膜脑炎的症状,以后发生腮腺肿胀,鉴别时应注意询问流腮接触史。少数乙脑病人可有弛缓性瘫痪,易误诊为脊髓灰质炎,但后者并无意识障碍。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等也可引起类似症状。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及血清学检查加以区别。

(五)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的脑膜炎型易与乙脑混淆,但多有疫水接触史,乏力、腓肠肌痛、结膜充血、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脑脊液变化轻微。可用血清学试验加以证实。

(六)脑型疟疾 发病季节、地区及临床表现均与乙脑相似。但脑型疟疾热型较不规则。病初先有发冷、发热及出汗然后出现脑症状。还可有脾肿大及贫血。血片查找疟原虫可确诊。

(七)其他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中暑、脑血管意外、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斑疹伤寒及败血症等所致脑病,亦应根据发病地区、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治疗]

乙脑病情重,变化快,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本病的三个重要症状,可互相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及时发现,抓住主要矛盾,尽快采用中西医结合措施,促使矛盾转化。以利康复。

(一)一般治疗 病室应安静,对病人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注意精神、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瞳孔的变化。给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

(二)对症治疗

1.隆温 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内放冰块、电风扇、空调等。

物理降温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

消炎痛12.5~25mg,每4~6小时一次。也可用牛黄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药。

上述方法效果不显时,可采用亚冬眠疗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异丙嗪各0.5~1mg/kg/次,每4~6小时一次,同时加用物理降温,使体温降至38℃左右。

2.惊厥或抽搐 应根据惊厥、抽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多数抽搐者,降温后即可止惊。(2)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缺氧者,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脑水肿或脑疝者,应立即采用脱水剂治疗。一般可用20%甘露醇1~1.5g/kg静脉注射或快速静滴。必要时作气管切开。(4)脑实质炎症引起的抽风可用中药、新针治疗。给予或亚冬眠疗法。频繁的抽风可同时加用氢化考的松治疗。(5)低血钙引起的抽搐应及时补充钙剂。(6)由脑性低血钠引起的抽风可用3%盐水滴注。

应用原则:(1)宜早用,在有抽搐先兆、高热、烦燥,惊厥及肌张力增加时,即与应用:(2)肌肉松弛后即停;(3)掌握剂量,注意给药时间。常用药物如下:

(1)安定 成人10~20mg/次,小儿0.1~03mg/kg/次,肌注,必要时静脉缓注,但不超过10mg。

(2)水合氯醛 成人1.5~2g/次,小儿50mg/kg/次(每次不大于1g),鼻饲或保留灌肠。

(3)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钠)成人0.2~0.5g/次,小儿5~10mg/kg/次,稀释后静脉缓注(1ml/分),至惊厥缓解即停注。用时注意观察呼吸,如减慢则立即停止注射。

(4)苯妥英钠:成人0.1g,每6~8小时肌注一次。有积蓄作用,不宜长时间应用。

(5)苯巴比妥钠、副醛、冬非合剂等可酌情选用。

3.呼吸衰竭的治疗

(1)保持呼吸道畅通 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

(2)给氧 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

(3)气管切开 凡有昏迷、反复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发绀,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反复吸痰无效者,应及早气管切开。

(4)应用呼吸兴奋剂 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时使用效果较佳。可用洛贝林、可拉明、利他林等。

(5)应用血管扩张剂 近年报道认为用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有一定效果。前者成人0.3~0.5mg/次,小儿0.02~0.03mg/kg/次,稀释后静注,20~30分钟1次;后者成人20mg/次,小儿0.5~1mg/kg/次,稀释后静注,15~30分钟1次。

(6)应用脱水剂 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是乙脑常见的征象,亦为昏迷,抽搐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可形成脑疝,故应及时处理。其具体方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15~30分钟推完,每4~6小时一次。有脑疝者可用2~3g/kg。应用脱水疗法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7)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

4.皮质激素 多用于中、重型病人,有抗炎、减轻脑水肿、解毒、退热等作用。氢化考的松5~10mg/kg/日或地塞米松10~20mg/日,儿童酌减。

5.能量合剂 细胞色素C、辅酶A、三磷酸腺甙等药物有助脑组织代谢,可酌情应用。

6.应用免疫增强剂

乙脑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近年虽有使用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乙脑疫苗、胸腺素等治疗者,但疗效尚不能肯定。干扰素亦可试用。

7.恢复期及后遗症的处理

(1)药物治疗 ①28.75%谷氨酸钠注射液、谷氨酸片、烟酸等促进血管神经功能恢复。②兴奋不安者可用安定、利眠宁或氯丙嗪。③有震颤或肌张力高者,可用安坦,东莨菪碱或左旋多巴,亦可使用盐酸金刚烷胺。④肌张力低者,可用新斯的明。

(2)新针疗法 ①神志不清、抽搐、燥动不安者取穴大椎、安眠、人中、合谷、足三里。②上肢瘫痪者取穴安眠、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劳宫;下肢瘫痪者取穴大椎、环跳、阳陵泉透阴陵泉。③失语取穴大椎、哑门、增音。④震颤取穴大椎、手三里、间使、合谷、阳陵泉。

(3)超声波疗法 应用超声波机每天治疗15~20分钟,双侧交替,疗程2周,休息3天,可反复数疗程,据报道亦有一定疗效。

(4)功能锻炼。

[预后]

[预防]

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一)灭蚊 三带喙库蚊是一种野生蚊种,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浅地面积水中。成蚊活动范围较广,在野外栖息,偏嗜畜血。因此,灭蚊时应根据三带喙库蚊的生态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结合农业生产,可采取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重点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等。

(二)人群免疫 目前国际上主要使用的乙脑疫苗有两种,即日本的鼠脑提纯灭活疫苗和中国的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我国正在试用中,该疫苗系选用60年代SA14株经地鼠肾细胞连续传代,紫外线照射等措施后获得的三个减毒活疫苗株,远较国外的减毒株毒力低。而免疫原性好。

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首次皮射,(6~12个月每次0.25ml,1~6岁每次0.5ml,7~15岁每次1ml,16岁以上每次2ml)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预防接种后2~3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能维持4~6个月。

参考资料:

流行性乙型脑炎,根据神经系统受损的轻重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1)轻型。神经系统受损不重,表现为一般发热(39℃以下),全身不适、头痛、呕吐、轻度嗜睡,多在一周内恢复。

(2)普通型。突然发热39℃~40℃,头痛、呕吐、嗜睡、浅昏迷,偶尔有抽风、颈部硬直,病程一至二周,经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恢复。

(3)重型。突然高热40℃左右,神志昏迷、反复抽风、高热不退、颈部强直、肢体紧张,病程可达二至四周以上,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少数亡。

(4)极重型(暴发型)。高热40℃以上,反复抽风,深度昏迷,常于呼吸衰竭。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蚊子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

乙脑病毒存在于病人和受病毒感染后的动物(猪、马、驴、牛、羊、狗、鸭、鹅等)的血液中,当蚊子吸了这些动物的血液后,再去叮咬健康人时,病毒就经皮肤进入毛细血管,在血液中繁殖。

病毒最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大脑发炎,出现头痛、呕吐、血压升高,严重的还会抽风,昏迷以至呼吸衰竭。如果不及时抢救,往往危及生命。

怎样知道小儿是患了乙型脑炎? 在蚊子孳生的季节(七至九月),遇突然有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差、嗜睡、昏迷、抽风、脖子发硬以及肢体瘫痪等症状,年龄在十岁以下,尤其是三至六岁的小儿,就应该警惕。需经脑脊液检查证实,如蛋白稍高,糖及氯化物正常,就可诊断乙型脑炎。

“乙脑”和“流脑”不是一个病。“乙脑”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脑炎,是经蚊子传染的、夏秋季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源是乙型脑炎病毒。

流脑是冬春季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多见于儿童。病菌经呼吸道进入体后,部分进入血液形成败血症,最终局限于脑部形成脑膜炎。

因为致病原因不同,表现症状及治疗方法也不同。

小儿患了乙脑有什么危险?

由于乙脑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从大脑到脊髓的广泛病变,使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受到威胁。因此,孩子得病后,病情常十分凶险,病孩会很快陷入昏迷,伴失语、吞咽困难,甚至出现肢体瘫痪等。一旦抢救不及时,病孩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亡。

虽然大部分病孩经抢救治疗后,大约1~3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但有少数孩子在得病6个月后,仍留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瘫痪等严重后遗症,以致造成终身残疾。

乙型脑炎有哪些后遗症?

患乙型脑炎后六个月以上,还残留有神经、精神症状的叫乙型脑炎后遗症。最常见的后遗症有失语、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神志不清、智力障碍、大小便失禁、精神失常及癫痫等。儿童以失语和肢体瘫痪为主。

治疗乙脑有特效药吗?

治疗乙脑并没有什么特效药,但是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如能正确辨证,合理用药,及时处理,大多病儿可以转危为安。

常用的中药是以清热解毒为主,西药则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即在高热时可用退热药或放冰袋等降温,抽筋时可用止惊药,痰多时要吸痰,循环不好时可用强心利尿和维持血压的药物,病儿不能进食可用静脉补液维持营养,呼吸障碍时可根据引起呼吸障碍的原因选用不同药物或使用人工呼吸器。总之,通过种种方法,尽量争取渡过危险期。在恢复的过程中,如有后遗症,还需要根据后遗症的不同情况,采取针灸、理疗、按摩或用中西药物治疗等措施,力争早日康复。

怎样隔离乙脑病儿?

乙脑病毒是通过蚊子作媒介而在禽畜和人类中相互传播的,所以乙脑病人也应隔离起来,不过隔离方法与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的疾病不一样,只要把乙脑病人放在没有蚊子的房间里,或者用蚊帐罩起来,不让蚊子叮咬,那末病人身体内的病毒就不会传染给别人。

怎样治疗乙型脑炎后遗症?

乙型脑炎治疗方法包括中医中药辩证论治、针刺、耳针、电针、推拿、按摩、理疗、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等。患儿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进行治疗,坚持治疗一至二年就有可能恢复健康。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经蚊子叮咬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重症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亡率高,可有后遗症,儿童疫苗接种后发病率大幅下降。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总控传染病.蚊子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九本病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7-9月份,这与气温和蚊子的繁殖有关.3~6岁的小儿最易得病,近年来由于普遍接种预防疫苗,无免疫力的幼儿和成人,尤其是老年人也能得病。 被带有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大多数人仅产生病毒血症,而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医学上称为隐性感染,绝大多数成人都因此而获得免疫力.少数人经蚊子叮咬后,约10一15天后发病.症状较重不一.一般起病急,突然发热、恶心、呕吐、嗜睡,头痛.2~8天后病情明显加重,常出现昏迷、躁动不安、抽痉、说胡话、呼吸不规则、颈项发硬等表现.极重的病例可因高烧、抽控不止,脑水肿、呼吸式循环衰竭而亡.也有一部分病孩症状很轻,只有头痛和低烧,几天内就完全恢复正?/div>

药物流产的优缺点是什么?

药流是指在怀孕早期不须手术、而用打针或服药的方法达到人工流产。应用药物使妊娠终止,是近20年来的最新发展。目前常用的药物是米非司酮(Ru486)和前列腺素联合应用,前者使子宫蜕膜变性坏、宫颈软化,后者使子宫收缩,促使胚胎排出。药流简便、有效、无创伤,避免了进宫腔操作可能造成的并发症。目前用于终止8周以内的妊娠。

一、药流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避免手术流产的疼痛及发生某些并发症,达到有孕止孕、无孕催经的目的。

缺点有些妇女在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较长,少数人可能流产不全仍需手术清宫。

二、哪些人可以采用药流?

怀孕5~7周的健康妇女,不适合用手术方法流产者,如:

1.剖腹产1年内,人流半年内或有过多次人流史又怀孕者,因子宫未得到完全恢复,手术流产则容易发生损伤及出血等危险。

2.长期服用甾体避孕药或哺乳期的妇女,由于子宫壁薄、质软而脆弱,容易损伤,最好不用手术流产。

3.子宫畸形或极度倾屈的妇女,手术有一定困难。

4.非常害怕手术或手术中曾经出现过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妇女。

三、药的抗早孕的方法

药流法必须在医生的监护下用药,必要时需住院观察。药流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两种最常用而且效果满意的方法。

1.用息隐(米非司酮)+卡孕栓或其他前列腺素类药流。

1次口服息隐或分次连服3天,第4天阴道放置卡孕栓1粒,(或口服前列腺类药)

观察6小时,完全流产率90%左右。

2.23号探亲药(R2323)+卡孕栓抗早孕。

连续口服23号探亲药3天后,第4天阴道放置卡孕栓1粒,观察6小时,完全流产率90%左右。

注意事项:

●服药者必须是停经45天之内的受孕者,年龄在34岁以下;

●身体状况良好,无禁忌证。所谓禁忌证包括:曾患、正患较重的全身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心脏病、高血压、贫血、哮喘、青光眼、妊娠期皮肤瘙痒等,及怀疑宫外孕、长期大量服药、每日吸烟10支以上、嗜酒等;

●服药前做B超检查,确认是宫内孕;

●流产后至少休息3天~5天;

●严格遵守医嘱,按时复诊;

●不能连续服药;

●选择就诊的医院一定要具备急诊条件(可以紧急刮宫、输液和输血);

●不能当作常用避孕药物去服用。

一、药流后的注意事项

1.组织物排出后需在医院留察1小时。若阴道流血不多可以回家休息。

2.流产后2周内适当休息,吃富有营养食物,不做重体力劳动。

3.注意会阴清洁,阴道流血未净时禁盆浴及性生活。

4.流产后的最初2~3天,阴道流血量一般相当于月经量或略多于月经量,若阴道流血量很多或持续不净要及时就诊。

5.未见组织物排出者用药后观察2周,期间大、小便时应注意有无组织物排出。每周送尿作妊娠试验检查。

6.流产后可能很快恢复排卵,应采取避孕措施,以免再次妊娠。

二、药流后出血的原因和处理

药流后的出血一般在1-3周,总的表现是:出血一天比一天少;如果出血减少后又增多或一点都不减少或逐渐增多,都是不正常的,常见的原因如下:

1.不全流产:药流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一般要通过妇科检查和B超可以判断

2.药流后感染:如果B超的判断是子宫内没有残留,那么要考虑子宫内的感染,因为流产所出的血是细菌的很好的培养基。如果情况严重在妇科检查时子宫会有压痛,还会有发热等

3.血液凝固功能不好:某些人在轻微碰、夹后容易出现瘀斑或起包,那么可能这人的血液凝固功能不是太好,在药流或人流时,可以有大出血或流血时间长等。

处理:因为原因众多,最好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后判断

如何进行药流

虽然药流有不少优点,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及副作用,因此不能像感冒发热,自己到药房买几片APC吃那样简单,而且为了保证妇女健康,严格禁止在一般药房出售流产的药物,药流者必须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能在家中自己做药流吗

以往育龄妇女一直祈求着避孕失败后,能有一种安全、可靠的止孕方法,如今已有了口服流产药,如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效果显著,深受欢迎。但若应用不当,也会发生严重副反应与并发症,故不能掉以轻心。

米非司酮又称息隐或Ru486,为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药物,可起到诱导流产、终止早孕的作用。单独应用有效率为65%~85%,而与米索前列醇合用,其成功率(即完全流产)可高达95%以上。它适用于停经49天以内,尿妊娠试验为阳性的孕妇,孕期愈短,效果愈好。但禁用于伴有哮喘、痉挛性支气管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青光眼与肝肾功能不全、异位妊娠、溃疡性结肠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长期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孕妇。

一般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后,约2~3天,子宫腔内的胚囊即可排出,此时阴道出血较多,可有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腹痛等反应,而子宫中的蜕膜组织往往在2周左右才能慢慢排出,随后出血停止,这称为完全流产,故规定孕妇在药流后15天去医院复查。必要时作B超检查与尿妊娠试验,以确定流产效果。如果在服药后1周内未流产,或10天左右阴道流血明显增多,以及超过3周至1个月仍流血淋漓不尽者,则应及时去医院复查,对流产失败或流产不全者,需分别作人工流产或刮宫手术。

然而,有些孕妇对该药的利弊不甚了解,以致险象环生。如一位孕妇竟在家中自行服药流产,开始未见胚囊排出,但在第4天突然腹痛、面色苍白、呈休克状态,经医生诊断为宫外孕,幸亏抢救及时才化险为夷;另一位孕妇虽在医院作药流,但急于出院,结果在返家途中大出血,只得赶回医院进行紧急手术刮宫,方转危为安;还有一位孕妇在药流后,阴道持续出血达40余天,企图借助于月经冲下残留组织,而未及时刮宫,也导致大出血,虽经奋力抢救脱险,但已发生贫血与盆腔感染等症。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不**女尤其是未婚女子,往往存在一种错误认识,以为药流宛如月经来潮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以至不重视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一旦发现怀孕便要求药流,有的一年内做两三次,显然会损害身体。

由此可见,药流不是常规的避孕方法,而仅仅是作为避孕失败发生意外妊娠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而且必须在有条件的医院,在医生监护和指导下进行,切忌孕妇擅自在家中服药流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药流后的自我调养

随着妇产科学的发展,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抗早孕新药米非司酮的推广应用,并在流产后配以中药治疗,减少了妊娠产物排出不畅所致的阴道出血量多和出血时间延长的副反应,减少了清宫率,大大地减轻了受试者的痛苦。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来,深有感触的是许多人工流产(尤其是近年来使用药流)的患者,流产后不重视调摄休养,从而影响了身心的健康。

产后调摄是众所周知的,历来也倍受人们重视,而药流后调摄的重要性却往往为人疏忽。药流是使用药物强行使孕胎和胞宫分离,对身体的损伤比足月顺产更为明显。明代医家薛立斋也指出:“小产重于大产,盖大产如粟熟自脱;小产有如生摘,破其皮壳,伤其根蒂也”。流产造成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现在妇科医生重视流产后休养,认为流产后休息应重于大产后。

在正常情况下,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后,阴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3—5天或7—10天干净。一般不会给身体带来大的影响。但如果屡孕屡流,或调摄不当也会引起很多并发症。其原因是:其一,凡堕胎流产,未有不损伤胞宫者。调摄不当,劳倦太过或房事不节,易伤冲任,则胞宫更难恢复。其二,流产后,血室正开,忽视调摄,不保持外阴清洁,邪毒易犯。其三,流产后,冲任之绪受损,胞宫内余血浊液停留,“护胎随从之物”内滞,而致阴道下血,久流不止,治疗调摄不当,往往致“盆腔感染”等诸多并发症。因此,流产后的调护尤其重要。

调劳逸: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职业女性尤其是未婚先孕者,流产后往往放弃休息时间。笔者常问及此类门诊病人,为什么药流后不遵医嘱,不予休息,她们总一笑置之,或者认为工作离不开,或者认为损伤小,无大碍。笔者曾碰到一位出祖汽车司机,两年内作了4次人工流产(其中两次是药流),共休息不足10天。现在体弱多病,动辄感冒等。这说明流产后一定要遵医嘱休息调养,切忌过度劳虑。

适寒温:流产后腠理不密,风寒邪气易于入侵,切勿贪凉饮冷。“夏月忌贪凉用扇、食冷物、当风睡;夏日房中贮水一二缸,解热气;冬天加火一二盆,取暖之(《保产要灵》)”。

慎饮食:流产后,气血损耗,过食滋腻生冷,易伤脾胃。应食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之品,也可根据素体偏热、偏寒,选用适当的验方或药膳治疗调理。以下方药可供选用:

1、益宫饮:党参、女贞子、旱莲草、茜草、益母草各15克,白术、蒲黄炭各12克,甘草3克。冷水浸泡30分钟,煎熬取汁150 ̄200毫升,两次分服,日1剂。适用于流产后阴道出血不止者。

2、红糖益母草汤:红糖60克,益母草30克。以益母草煎汤取汁,冲入红糖,分2次服用。适用于瘀性下血过多者。

3、参芪膏:人参60克,炙黄芪500克,饴溏500克。前两味反复煎煮2次,过滤取汁200毫升,入饴糖,文火浓缩成膏,贮存备用。日3次,每次20克,开水冲服。适用于气虚,下血色淡清稀者。

若症状明显如发热、腹痛、久下血不净、带下或下血臭秽等,应及时去医院作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药物流产有禁区

因为人工流产往往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于是,很多人便选择了药物流产。

药物流产顾名思义是口服药物达到终止早孕的方法。它避免了手术流产带来的一些问题,完全流产率已经达到90%-95%,并且如果流产失败了,再手术清宫的痛苦也比人工流产轻,因为宫口已开,不需扩宫。但是,药物流产也是有其适用范围的,女性在做药物流产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是否在此范围之内。

适应症:

1.因各种原因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症者;

2.适合于怀孕8周内的高危妊娠,负压吸宫术有困难或有高危险而又需要终止妊娠者,也适合于对手术流产有顾虑或者有恐惧心理的妇女。

禁忌症:

1.青光眼、哮喘患者;

2.心肝肾疾病及肾上腺皮脂功能不全者;

3.带宫内节育器、妊娠和怀疑宫外孕者;

4.服药后不能及时去医院就诊者最好不用药流,以免发生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去医院而耽误病情。

如果你决定了药流,那么还应了解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药流只用于终止宫内妊娠。用药前务必做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胎囊大小约在1.0cm-2.5cm方可服药;其次,胎囊排出后可服用益母草冲剂减少蜕膜残留引起出血时间长。此外,还应口服消炎药预防感染。

进行药流的一般程序如下:

(1)用药前严格筛选,包括询问病史,进行全身体检和妇科检查,作实验室检查,如尿妊娠试验、阴道清洁度、滴虫和霉菌、血常规和血型,必要时做B超检查。

(2)医生详细交待服药方法、药物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征得同意后方可用药。

(3)目前常用剂量:米非司酮用量为150~200毫克,可以顿服或分次于3天内服完。于第3天到医院加用前列腺素制剂:卡孕拴1毫克置于阴道内或米索前列醇60O微克口服。在医院中观察6小时。

(4)流产过程中的监护:住院观察期间除注意血压、脉搏、药物副作用外,所排出的大小便均需保留在干净便盆内,由专人检查并记录有无胎囊及其排出时间,胎囊大小和出血量。如排出胎囊前后有活动性出血,可给宫缩剂或立即刮宫止血。

(5)观察6小时后如胎囊仍未排出,出血不多,可回家,按医生规定日期随诊。如在家中排出组织,须带给医生察看。